自育自学心得.doc

自育自学心得.doc

ID:56291037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自育自学心得.doc_第1页
自育自学心得.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自育自学心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育自学心得新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当下的教育仍然存在着“重教太过”的弊端,把教师的角色定义为教书,把教育只简单概括为教书育人,而学生只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要让每一个学生善自育会自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都能主动参与思考,在课外能实践利用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收获,培养孩子自育自学的能力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真正把培养学生自育自学能力落到实处,就要改变传统模式下“一支粉笔加一块黑

2、板”的“灌输式教学”,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凡是学生能独立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放手让学生自学,他们会更有兴趣,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些与之前所学知识有联系的新课,我采取的办法是让他们预习,且预习时要结合课本完成以下任务:1)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内容?2)和我们之前所学的什么知识有联系,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遇到新问题要先思考,然后试着用学过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果还是不行,想其他办法去解决它,最后把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记下来,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解决。课堂上,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小组成员要学困生和学优生

3、搭配,旨在让学生们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各小组同学先在组内交流各自遇到的问题,试图小组成员合作自行解决,再汇报他们的收获。如果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讨论,齐心合力解决难题。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我会适当引导,直至解决掉这个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数明显增加,学困生愿意提问、回答问题的次数也逐渐增多,比以前更有信心。他们快乐学习,快乐迎接挑战,问题解决的同时,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也不断加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比如,我在教授《两位

4、数加两位数》这一课时,我先使学生明确自学重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会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再让学生围绕重点自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自学任务:1、看图,读问题,列算式。2、摆小棒或拨计数器,说算法。3、说说用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后,再让他们在小组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讨论,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接下来,我再和他们一起总结自学的得失: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特别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学到这一步,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方法,我

5、在出示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动手计算中巩固所学。最后,我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生门的发言很积极。而他们之所以有话可说,是因为,这节课他们是主人,每个环节,都是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的。在课后作业的反馈中,也可以看出来,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很不错。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种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着力研究学生,对学生如何寻找、掌握方法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规律加强研究,努力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俗话说:“授之以鱼,只解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可解一生之求。”然而

6、现在的很多数学课堂中,老师虽然没有把“鱼”直接送给学生,只是给学生“捕鱼的方法”,但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捕鱼”仍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就是知其“渔”而不知所以“渔”,这只是一种变相的灌输。所以我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授之以鱼塘。”即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把学生引到“鱼塘”边,想办法激发他们“捕鱼”的兴趣,再自己想法设法找出适合自己的“捕鱼”办法,最后捕到“鱼”。总之,教育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秉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思考、创新和改进,力求把培养学生自育自学能力落到

7、实处,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