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doc

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doc

ID:56300370

大小:15.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0

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doc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doc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doc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了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我县初中数学教材采用了湘教版的。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的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安排了层次题,既照顾了数学能力较低的学生,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老师都在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使教法与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我

2、们山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能力的差异,在这几年里,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归纳出符合这些孩子心理发展的激励教学法。无论哪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而且都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我们的教法也应围绕学生“相应的层次上”因材施教,分别对待,不能把“每个蚂蚁捉上树”,至少也要教会“每个蚂蚁”学会爬树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原则。两条原理:1,内在因素的原理,就是承认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某一个性因素发生变化,将会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2,适应与发展原理,“适应

3、”就是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发展”就是教师在实施教法过程中,目标有很多,起码要做到:由不想学到要学,由不会学到会学,由学习兴趣不高到学习兴趣浓厚。三个原则: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层次,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类型,在自学、听课、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3.学生心理认

4、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依照以下进行。一、确定好目标首先向学生宣传激励教学法的目的,使得每个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方便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根据学生双基测成绩,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制定各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

5、准和要求:丙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基础题;乙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基础题和部分拓展题;甲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展性内容。二、因材施教1.分层次备课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层次,保证丙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层次,使乙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层次,满足甲组学生“吃得饱”

6、。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2.分层次讲课激励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就新授课而言,三个层次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类别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

7、的安排上,第一、二个层次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丙、乙两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层次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甲组学生学有余味。三、考测分层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评价一定要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以激励性的信息发布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考查、测试不失为一种极有激励作用的评价。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基础题占80分,拓展题占40分,

8、其计分方法是:甲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乙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丙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2、同一个题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数学能力低的学生占分值比例大,对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占分值比例小,用部分知识拓展题来补足甲、乙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丙组学生做拓展题,作为他们升级的参考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