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

ID:56337607

大小:8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高一()班第()组姓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2.训练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3.把握孔子的思想。4.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使用说明:1.初读课文,圈点出易读错或不会读的字词,借助字典扫清障碍。2.再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翻译全文。3.整体感知,理清人物相关事件。4.将疑点写在方框内。预习案知识链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

2、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一)走近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解题:《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

3、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三)时代背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论语》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

4、定的。自读认知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论语饥馑曾皙哂舞雩铿尔小相沂冠者喟俟撰摄比及毋冉8第8页共8页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高一()班第()组姓名()Lúnjĭnxīshĕ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zhuànShèbǐwúrăn二.再读课文,完成预习:1.填空: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是__

5、________记录的__________的言行的,它和      、        、     合称“四书”,。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孟子》、《大学》、《中庸》)2.自由朗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 志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学生应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点评 3.一词多义(1)如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

6、。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方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3)与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遂与外人间隔4、唯求则非邦也与?5、失其所与,不知。(4)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5)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8第8页共8页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高一()班第()组姓名()4.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

7、动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2)介词结构(状语)后置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异乎三子者之撰。3、以吾一日长乎尔(3)省略句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2、毋吾以也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6.解释下面的词句:不吾知也——即“

8、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 则何以哉—— 那么(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别国)以师旅  加  之”。 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求(所言之事)就不是国家(政事)吗?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如果)赤(只能)做小事,谁能做大事呢?我的疑点8第8页共8页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高一()班第()组姓名()探究案一.结合书后练习一,分析课文:(1)用原文说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