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doc

《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doc

ID:56363581

大小:23.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2

《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doc_第1页
《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doc_第2页
《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doc_第3页
《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凿壁借光》原文及译文赏析凿壁偷光(凿壁借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原文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⑭其佣⑥作而不求偿⑬。主人怪⑦问衡,衡曰:“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⑪成大学⑫。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2、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参考答案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2.见译文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二:1.解释:①邑

3、②怪③资2.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②时人畏服之如是③衡从之与语质疑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参考答案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3.临走时的狼狈相。[文言知识]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

4、“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注释①逮:到;及。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映:照耀。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⑤文不识:邑人的名字。⑥佣:雇佣。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⑧愿:希望。⑨得:得到。⑩资给:资助、供给。⑪遂:终于。⑫大学:大学问家。⑬偿:报酬。⑭与:帮助。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

5、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就不顾匡衡而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