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

ID:56401130

大小:446.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6-16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_第1页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_第2页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_第3页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_第4页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技巧构思立意技巧学习目标1、掌握主要的构思技巧2、能够规范答题典型例题春居杂兴二首(其一)王禹偁[注]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1)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风”喻当权者,以“花枝”喻贤才,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这种平常小事,抒发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2)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昏庸无知的谴责。夜泊钱塘茅 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歌尾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

2、么?“短愁”指什么“愁”?参考答案(1)卒章显志,总括全诗,点明主旨。(2)“短愁”指的是羁旅思乡之愁。咏 山 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1)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2)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

3、流山中的奇观,为扬。(3)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联称赞山泉作了铺垫。长沙过贾谊宅[注]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刚而犯上”被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和对强加于身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清景象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后四句表

4、面上写贾谊的见疏,实际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了当今朝廷,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来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喟叹和对现实的讽刺。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参考答案:(1)这首诗歌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2)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设问方式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试作简要分析。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答题规范1.通读全诗,划分层次,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亮观点)2.联系全诗,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构思的具体运用。(摆论据)3.概括简述,概述这种构思立意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说妙处)课堂训练摊破浣溪沙李 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 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词作以景语作结,更添愁情。春

6、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词人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愁入不尽之水,何其伤也。贾 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意。(2)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一二句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前后的强烈对照使贬抑之情显得特别有力。强化训练示 同 志刘克庄满身秋月满襟风

7、,敢叹栖迟一壑中。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说与同袍①二三子②,下山未可太匆匆。【注】①〔同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二三子〕语出辛弃疾《贺新郎》:“……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知我者,二三子。”请简要分析颈联和尾联的表达技巧。[参考答案](1)颈联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历史上虽然有过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归隐不出的高洁之士,但也不乏未能坚持操守始隐终仕的先贤,借古人为例说明隐居之难,讽刺那些“先贤”为假隐士。(2)尾联中的“同袍二三子”,运用了用典

8、的手法。诗人恳切地劝诫友人不可轻易下山,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清醒认识和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委婉含蓄,不尽之意尽在其中。马  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