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

ID:56421419

大小:192.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6-17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_第1页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_第2页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_第3页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_第4页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Ⅱ.转喻 MetonymyDingWenjuan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分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二、联系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2.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三、总结隐喻其最早的定义于Aristotle(1932,Fyfe译)的《诗学》:隐喻是一个新奇的应用,要么从属(genus)到种(species)的应用,要么是从种到属的应用,或者是通过类比从一个种到另一个种或其他的应用。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语义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隐喻的突出特点之一。(束定芳,2002)涉

2、及两个不同的范畴或认知域,更确切的说,源域和靶域所在的更高级的范畴是不同的。隐喻包含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映射的基础是该特征为源域和靶域所共享,即它们具有相似性。(束定芳,2004)映射一般由源域向靶域进行,具有单向性。隐喻的基本特征转喻概念转喻的认知研究始于Lakoff和Johnson(1980).他们指出,概念转喻来源于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经验关系(如PARTFORWHOLE),或来源于一具体事物与某隐喻概念化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如THEPLACEFORTHEEVENT)。Croft(1993)用认知域矩阵(domainmatrix)来定义转

3、喻,即:转喻涉及一个认知域矩阵中的一个主要认知域(primarydomain)和一个次要认知域(secondarydomain),而转喻的功能就是使字面义中的次要认知域变成主要认知域。转喻的基本特征转喻的基本特征邻近性是转喻产生的基础,也是转喻的重要特征。Panther和Thornburg(2003:283)概括如下五点:域内映射;以实体间的偶然性(contingent)关系为基础;源域和靶域间的连接在原则上讲是可取消的;凸显靶概念,但源概念总的来说是可及的;源概念可能与靶概念完全分离,发展成后转喻。(后转喻:是指由于源概念可能在语言常规化过

4、程中消失或变得隐含,因而人们已经不能识别转喻,而只认识靶概念。)一般标准:(1)从功能上讲,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指称;(2)就映射成为可能的基础而言,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3)就映射发生的范围而言,隐喻的源域和靶域分别属于不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域(母域),而转喻的源域和靶域属于同一认知域;(4)就映射的方向而言,通常,隐喻映射往往是单向的,而转喻映射则是可逆的。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但是,我们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上述的区分标准是绝对的嘛?是否还有其它的区分标准?是否必须考虑每一条区分标准?隐喻和转喻可否共存

5、在同一表达之中?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E.g.loudmusic/loudcolor(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这显然是隐喻。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听觉域“deviantsounds”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colors”之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deviantsounds”被理解为“attention-gettingdeviantsounds

6、”;“deviantcolors”被理解为“attention-gettingdeviantcolors”。实例分析:通感形容词一般认为通感形容词都是隐喻性的。因此,Barcelona认为这样的隐喻含有转喻理据,对于“loudcolor”的转喻理据,其解释如下: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从特定的角度(感觉产生的效果)来对一个特定的经验域进行范畴化很明显是一个转喻性的过程。在该例子中,一个隐含的基本转喻将色彩和声音按照它们产生的效果进行范畴化,或者说是向特定的感官刺激(“deviantsounds”和“deviantcolors”)构成的整

7、体认知域投射该认知域所包括的次认知域(刺激产生的具体效果“attractionofinvoluntaryattention”)从图中的A域到B域,是典型的隐喻行为,我们用箭头表征,然而如果没有其中的X和X‘参与,这种隐喻行为就可能以失败告终,因为隐喻中的源域A不可能全部整体映射到目标域B,只能是其中的某个局部的选择性映射,以突显某个认知概念,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目的,而这个部分X和X’正是转喻所依存的。否则,就不是隐喻行为,而是复制或模仿。(刘国辉:2009)隐喻中的转喻根据标准一,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指称。李国南(2001:163)

8、指出,隐喻在于“喻”,转喻在于“代”,前者描述,后者指称。然而通过前面的实例分析得知,很多情况下,它会既是隐喻又是转喻,并且二者可能相互作用。所以,功能标准不能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