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

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

ID:6079171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2

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_第1页
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_第2页
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_第3页
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议词汇转喻性和隐喻性  【摘要】本文从转喻和隐喻的角度,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指出在词汇教学中,重视对转喻和隐喻的认知,对扩大学生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极有帮助。【关键词】词汇;转喻隐喻性OntheImportanceofMetaphorandmetonymyinTeachingofEnglishVocabularyGongCong-gui(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HuaiyinInstituteofTechnologyHuaianJiangsu223001)Abstract:ThisArt

2、icleprobesintotheteachingmethodofEnglishvocabularyfromtheperspectiveofmetaphorandmetonymyandarguesthat,toenlargestudents’vocabularyandimprovetheirreadingcomprehension,it’sofgreatimportancetoapplymetaphorandmetonymytotheteachingofEnglishvocabulary.Keywords:Vocabul

3、ary;metonymy;metaphor4转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文体现象,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饰手段。人类对转喻的传统观点是词语的替代关系:不直接说出入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词去代替。Lakoff首先提出转喻是基于人类实践经验、服从于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普遍和系统的原则与结构的日常思维的一部分,明确指出转喻不仅具有指称功能,同时具有理解功能,转喻性概念是我们表达、思维和行动常用的方式之一。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由经验域内一种经验域(源域)向另一种经验域(靶

4、域)的概念投射,或者由于映射所引起的靶域的心理激活。比如英语单词mother,其全部意义需要参照其不同的认知域来理解。当mother作为动词时,Sheismotheringherbaby,就要从哺育域的角度去理解。但在Necessityisthemotherofinvention中,对mother的理解需从出身域的视角考虑。4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人类首先认识自我

5、,然后认识到周围的事物,进而认识到较远的事物,再开始认识抽象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类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范畴中的成员越来越多,这时人脑采用一种经济的认知手法——隐喻,即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将语言的表达从一种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从而形成认知性投射。人们常常把人体部位的词用来喻指其他意义:例如:人的头(head)常被用来喻指某单位的领导或某物的顶部,诸如headoftheoffice,headofthepage.再如mouth常被用来指代某物的开口,入口等。诸如mouthofariver,mouthofacave

6、等等。Lakoff于1987年列举了以下例证阐述了over一词的隐喻功能。(a)Shehasastrangepoweroverme.(b)Samwaspassedoverforpromotion.(c)}Harrystillhasn’tgotoverhisdivorce.从(a)句可以看出意象图式由物体空间域向权力关系域的投射。拥有权利,并对别人施加影响的人构成了射体,其位置高于地标。而(b)中存在两个概念性隐喻:即Controlisup;lakeocontrolisdown和beingpassedoverforprom

7、otion可联想控制他人的意像。再看(c)中也有两个隐喻:Lifeisajournev和Problemsinlifeareobstaclesinaiourney,生活就像充满坎坷的旅途,离婚是一个挫折,为了继续生活,就必须战胜它,摆脱它。此句中,Harrry是射体,为了继续人生的旅途,就必须跨越离婚这一人生的暂时困难。4从上述分析可中不难以看出转喻和隐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英语汇教学中,重视补充转喻和隐喻认知手段,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参考文献[1]Lan

8、gackerR.w.FoundationsofCognitiveI:TheoreticalPrerequisitesM:Standford:StandfordUniversity[2]Barcelona,Antonico.OnthePossibilityofClaimingaMetonymicMotivationf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