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基力学疗法.ppt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

ID:56426174

大小:17.54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6-18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1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2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3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4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5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6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7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8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9页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麦肯基力学疗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麦肯基力学疗法主要内容概述:简史、理论基础、禁忌症诊断方法(核心)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颈椎、胸椎、腰椎脊柱姿势综合征、脊椎姿势综合征、脊柱功能不良综合征、颈椎移位综合征、胸椎移位综合征、腰椎移位综合征治疗技术第一节概述一、简史20世纪50年代由新西兰PT师Robinmckenzie研创特点:有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脊柱与四周关节力学性失调。起源:Robinmckenzie由于偶然的发现得到启迪,开始主要研究各种体位、各种运动对疼痛等症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逐步创立和完善了独特的诊断系统,及与诊断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命名为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简称麦肯基力

2、方法)颈椎椎间盘病变的流行病学椎间盘病变:颈椎36%、胸椎2%、腰椎62%。椎间盘病变的节段:C5-6占41%、C6-7占33%、其它26%。单一颈神经根受累分布:C5占4.1%、C6占36.1%、C7占34.6%、C8占25.2%.颈椎、胸椎、腰椎疼痛的临床治疗药物治疗---化学治疗止痛片麻醉药:按阶梯应用其它:三环抗抑郁药、神经营养药等物理治疗—物理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电、光、声、磁、热等力的治疗:牵引、手法、运动、按摩推拿等手术治疗—无奈、止痛疗效欠佳心理疗法二、理论基础疼痛的性质化学性疼痛机械性疼痛动态间盘模型脊柱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创伤性疼痛(一)疼痛机制疼痛如何发生

3、???伤害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传入神经Aδ纤维和C纤维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脑干丘脑皮层伤害感受器伤害感受器存在于机体的多数组织,它们实际上是游离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存在于皮肤、皮下组织、滑膜性关节突关节的纤维性关节囊、纵韧带、脊突间韧带、黄韧带、椎体和椎弓旁、筋膜、腱膜、肌膜、硬脊膜、椎间盘的纤维环等。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就产生疼痛。伤害感受器被激活有三种方式: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热刺激化学性疼痛当组织受损或炎症反应时,组织中的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已酰胆碱、氢离子和钾离子等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增高,超过化学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化学性疼痛。化学性疼痛通常

4、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反应时或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结核、其它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浓度下降后,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止痛原则—减轻炎性反应止痛方法对因治疗:减少进一步炎性物质渗出对症治疗:加快炎性物质吸收机械性疼痛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拉手指试验)止痛原则—使变形复位止痛方法—力学性创伤性疼痛是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的结合:软组织的过渡牵拉和损伤,产生机械性疼痛(锐痛)损伤后化学物质堆积,产生化学性疼痛(持

5、续不适或钝痛)愈合过程中产生瘢痕组织,牵拉时产生间歇性机械性疼痛疼痛特点及治疗化学性疼痛:持续性:可由于活动而加重或减轻,但从不完全消失。疼痛发生于创伤后急性期,伴有红肿热痛的体征活动使疼痛加重化学性疼痛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为主,力学治疗方法不合适机械性疼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间歇性,取决于组织形变姿势和体位对疼痛有明显影响某些运动方向可以减轻或缓解疼痛,相反方向则加重机械性疼痛治疗方法:适用于力学治疗方法(二)间盘模型动态间盘模型:脊柱在进行某一方向的反复运动时,对于运动节段的椎间盘产生了非对称性的挤压力,使得间盘内容物向挤压的反方向移动。椎间盘的移动改变了纤维环和(或)神经根

6、的张力,从而使疼痛的部位发生变化,疼痛加重或减轻。椎间盘的结构纤维环:软骨细胞、纤维髓核软骨板椎间盘作用:压力缓冲作用椎间盘运动椎间盘是脊柱弯曲的重要因素椎间关节有4个轴线运动:挤压-分离、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脊柱屈曲时:剪切力增加,纤维环前部放松和膨出,纤维环后部拉紧,髓核向后移动,椎间盘内压力增加;脊柱伸展时:剪切力减低,纤维环后部放松和膨出,纤维环前部拉紧,髓核向前移动,椎间盘内压力减低;脊柱侧屈或旋转时:屈向侧纤维环松弛,对侧纤维环紧张,髓核向对侧移动只有在纤维环外层保持完整的条件下,脊柱的运动才可以产生髓核运动,应用麦肯基力学治疗方法才有效(三)脊柱的结构

7、与生物力学颈椎胸椎腰椎1、颈椎解剖与生物力学上颈椎:枕骨-C2中下颈椎:C2-T1枕骨-C1和C1-C2间无椎间盘颈椎间盘小,很早出现裂缝上下关节突关节颈椎的旋转主要是寰枢关节的活动,而屈伸与侧屈主要是下颈椎的活动。颈椎正常活动范围:屈曲0-60°伸展0-50°旋转0-70°侧屈0-50°颈椎各方向运动时产生的生物力学变化:(1)屈曲上颈椎-枕骨/寰椎/枢椎A.在寰椎上关节面上,枕骨向前转动同时枕骨粗隆向后滑动。B.寰枢椎之间的上下关节突关节是双凸面,寰椎绕枢椎向前转动。C.枕骨和寰椎后弓之间的空间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