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doc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doc

ID:56518863

大小:6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6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doc_第1页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提到经典的条件作用,必然会首先提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他用狗做实验:狗吃食时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先天的反射,称无条件反射。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前出现铃声,这样反复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事物结合,铃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经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条件反射,也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这个过程

2、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可能消退。华生很早就利用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知识进行实验,他曾使一个11个月大、本来喜欢动物的男孩对白鼠产生了恐惧的反映。其做法是:每当这个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棒,经过几次之后,每当白鼠出现,这个男孩就会哭闹,出现恐惧的表现。此后,进一步发现这个男孩的这种反应又泛化到了其他白色的动物身上,本来他并不害怕兔子、狗等有毛的玩具,现在看到后也会发生恐惧或消极的反应。这就是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2、操作的条件反射原理正当巴甫洛夫进行经典的条件反射研究

3、时,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猫可以借助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旋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开始时挤栅门,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并把爪子伸出来,进行多种尝试企图逃出迷箱。后来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开关,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最终,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即学会了“开门”的动作。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就是强调该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斯金纳本人也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研制出一种现在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从这个一起的实验中,他得出了许多用

4、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2)相同点: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不同点: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

5、”在后。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但操作条件反射中却截然相反。3、从条件反射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4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匪、达到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