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doc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doc

ID:56724109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6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doc_第1页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doc_第2页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陶行知理论看小组合作青云中心小学吴雪华【摘要】①何为“做”?陶行知认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做”含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在现代,“做”更倾向于集体合作,更应体现团队精神,因此,在美术学科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很有必要,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稍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本文就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关键词】陶行知小组合作在陶行知看来: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他还认为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如今,美术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探究是美术学习的核心。美术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像美术家那样进行美术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增长美术探究的能力,获取美术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美术态度。因此,在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在活动中“做”,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组织、引

3、导学生“做”,学生“做”好了,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便也随之实现。但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同桌或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简单搭配而成的,这样人员简单地搭配难免会存在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谁组织,由谁记录,由谁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成员做什么等等,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

4、的分工,学生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学优生主宰课堂,学困生扮演听众的角色,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课堂气氛看似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根本没有合作的必要,这样既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又事倍功半,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第三,教师作用的游离。教师“下令”开始合作学习后,教师往往成了课堂上最无所事事的一个人。教师要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要么自己站在讲台上翻看资料,要么目光迷离神

5、游乎外,要么随意在教室走动作壁上观,要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便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种缺乏教师指导的合作学习,其效果不佳。第四,教师的评价不到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而合作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以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评价的重心应由鼓励学生个体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但在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

6、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站起来一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的观点是……”,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你的观点很有道理”。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与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有着必然的联系。合作学习评价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代言人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对合作学习中的学术性目标的评价,忽略了对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技能目标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7、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面对以上种种,我们该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⒈优势互补的小组构成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

8、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想象力丰富的能带动不太愿动脑筋的,细心的能影响粗心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进步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中组内学生的角色最好能轮流担任,合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总是组内画画好的学生独自忙碌,其他学生在一边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如在《大海的呼唤》一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