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doc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doc

ID:56758425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7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doc_第1页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doc_第2页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12-1700:45“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工业设计精神“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者,是实有的物质存在,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形有状的东西,比如车、器、室。唯因有车、器、室实际的存在,才能够给人们利益,所以这个“有”是发挥效益的客观根据。如果没有这个“有”可资以为利,“无”的作用便也不存在了。然而车、器、室这三者实有的利益,正借着它们中间的虚空??“无”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这种“无”,它们的作用便根本无从发挥了;其实不但谈不上作用的发挥,且失去它们作为车、器、室的存在价值,而

2、不成其为车、器、室了。它强调从实际出发,??既从“实有”的实际出发,又从“虚无”的实际出发,同时,重视此两者的利用,正是异常深刻的唯物辩证法啊!车,因为它的毅中间虚空,便利于轮子的转动,才显示出车的运输作用;器,因为它的中间虚空,才显示器的贮存作用;室,因为它的中问虚空,才显示室的居住作用。由此可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相资,原不可分。或者认为,有是体,无是用,有体以为利,无形以为用。其实,“有”与“无”,都是作为车、器、室三者之体的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有无都是车、器、室这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缺??不成其为车、器、室。所

3、以,有无是相根、相生、相资、相用的关系,两者并行并重,而不能有所偏倚。无“有”,不成其“无”;无“无”,不成其“有”。它正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辩证法的体现。“有”“无”两者,既都属于车、器、室之体,为此??体之两面,又,都属于车、器、室之用,为此一用借以发生的共同根据。没有车、器、室,自然是“何用之有”?但如果徒有车、器、室。而其实太过。没有它们中间的虚空,甚或虚空太少,即无“无”或“无”之不及,岂不是要失去车、器、室的应有作用吗:所以,从用来说,是有无相伤、相得、相资、相用的,两者也是并行并重,而不能有所偏倚的。这个

4、看来多么通俗明白的道理,它正是我国古代哲学上“体用学说,”的源头,中含至深至奥的玄机。千年来,解者多歧,聚讼纷纭。其实,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有之为体,尽人皆知,无之为体,知之甚少;有之为用,尽人皆知,无之为用,知之甚少。有无皆体,无有俱用,则昧之者尤多。只因世人习于知有用有,而昧于知无用无,因而、老子特别加以揭示。从道来说,有无俱属于道,有无惧属于体,从具体之物来说如此,从道来说也莫不如此。因为究极来看,道生万物,万物莫不从属于道。车,,器、室,有人说它们是形而下之器,形而上、形而下不过是道之有元层次,莫非道也。有元既是道

5、与万物的一体两面,自然是并重平等的:自然不能说“有者观象,无者本体”;自然不是“无之于自然之力,可以无与也”,岂不知俗入察察,善有昧无,巧匠不但善有,且尤善无,以有衬无,以无显有,相得益彰,其用乃神;自然不单是“因其所有,用其所无”,试观器与室,其所有者,岂不包含“无”?其中虑空,正有之所为;其外实有,正无之所倚。其中其外、俱是其有,皆属于体。而其无其有,俱起作用,何独其无?老子说:“有无相生”,(二章)是从体的生发来说;有无利用,是从体的作用来说。它们都是有无相根相生,相资相倚,相反相成,且又“有无互显,有无互用”。“体施于用,用

6、显于利;无用,则体无所施;无利,则用无从显。用生于体,利由于用:无体,则用无所着;无用、则利无认生。而车、器、室是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唯其有生于无。故其利出于沼,不单单.是‘无’的作用。如果无‘有’,也便无‘无’,在这具体的器物中,‘无’正是‘有’的一定存在形式,有与无都是器物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说,无论车、器、室,本来都是没有的。它们均是人们法天之道,把握了自然规律,以人工来制造而成的,“共”、“埏”、“凿”。正是用人之力有为的表现,不然就不能使之“无中生有”。“有之以为利”的“有”,是心身劳动的产物,于是才有此车、器,、室等等以供

7、人们的利益使用:而在制造过程中的“共”、“埏”、“凿”,也都要考虑到它们的“有”与“无”两个方面,使之有机地处于一个统一体之内,充分发挥制造器物的使用价值,从而车、器、室方成其为车、器、室。此是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无”、而须统筹兼顾,一视同仁的。即使在其后用的过程中,亦是如此,也须无有并重。善于互补共处。比如,一个房室堆满家具摆设,没有什么虚空之处,一个人如何得以生活其中呢?“非有,则无元以致其用:非无,则有无以施其利,观于车器居室、而其则不远矣。”有些人误解老子,以为他是反对科学文明的,因为他说了“绝学无忧”、“绝巧

8、弃利”之类的话。殊不知老子“正言若反”,是有所指而发的。在2500年前,车的制造与使用,可算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吧?于当时,或可说是“现代化”吧?须知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始于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老子不但重视科学技术,而且是博大精深的科学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