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

ID:56792249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7-11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_第1页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_第2页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_第3页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_第4页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古代诗歌中的衬托艺术衬托,也叫烘托。它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使诗歌的主题思想鲜明突出的一种手法。“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人描述了春夜山中的花落、月出、鸟鸣,构成了美丽静谧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构,在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夜深人静,春山空寂,却有桂花在悄然落地;惊鸟时鸣,声传深涧,更显出山居之静。全诗用景物来烘托景物,表现云溪春夜的幽美宁静,从而抒写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的体验。这是以景衬景的衬托艺术。   在古代诗歌中,更为常见的是以景映情,即通过景物的烘托,来深化人的感情。煜的《清平乐》写的是触目愁肠。诗人用衬托的手法表现

2、那触目生愁的情怀。“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梅花飘落,纷飞如雪,竟落满了一身。这恰好反映出诗人心烦意乱、愁思百结的样子。其愁情之深,当然就不会有心思去计较落花满身。如果说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一幅公子哥儿伤情念远的春思图;如果说韦庄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是一幅少女热情大胆的痴情图;那么,煜这满身落梅花,便是一幅亡国之君的伤心图了。这三幅图的共同特点就是以景映情,用景物来衬托人,显示出人的感情。   衬托,有正衬、反衬之分。所谓正衬,又叫陪衬,它是同类事物或相似事物的并举映衬。诸如以动衬

3、动,以静衬静,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哀衬哀,以乐衬乐等等。如贺的《伤心行》: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诗题为“伤心”,但诗人的伤怀并没有直接说出,只在最后轻轻一点,说不过是“梦中语”而已。即便这样,读者倒愈觉得诗人的伤情最苦,“心之云伤,良已极矣”!因为周围的景物和气氛——窗外,落叶飘坠,风雨如啼,灯焰发青,灯油将尽,照落飞蛾——完全衬托出羁旅人的情怀。   正衬,往往选取特定的景物传情达意,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月落”、“乌啼”、“霜满天”入诗,点染一幅

4、凄冷悲凉的秋江夜泊图,衬托出游客悲苦的心境和凄切的羁旅之愁。“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城。欲济无舟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丞相》)。前四句写景,状洞庭湖气势之大;后四句景中有情,洞庭湖上波涛汹涌,与岸齐平,水天一色。把洞庭湖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不正衬托出诗人意欲出仕而不平静的心情吗?   所谓反衬,就是运用矛盾的一个方面去映衬另一方面。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以美衬丑等等。王藉《入若耶溪》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用“蝉噪”、“鸟鸣”的动态描写,来反衬“林静”和“山幽”。王维的

5、《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倍显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簌俱寂之境界,这正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写法。   反衬,常常是“反其道而行之”,选取与容相对事物,相反相成,达到突出主旨的艺术效果。举如“春草碧色,春水绿波”,写的是明媚的春光,但诗人却用来衬托“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多么令人伤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颇有些凄厉的感觉,但诗人却用来衬托“既见君子,云不喜”!倒是欢愉之辞。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笑”写“悲”,愈增其悲,寻艳不遇的怅惘失意,物在人去的悲苦孤寂,力透纸背

6、。   正衬和反衬形式的选择必须根据表达的需要。古代诗歌Word资料.中的正衬、反衬常常是结合运用。如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首联就综合运用了正衬、反衬的手法。“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敌军的气势衬托我方将士的无所畏惧,敌人气势越大,我方将士越显其英勇无比,这是反衬。“甲光向日金鳞开”,在日光的照射下,盔甲闪烁着鳞鳞金光。将士们披坚执锐,次第列开,面对强敌,而无畏无惧,斗志昂扬,这是正衬。   烘云托月,意在月而不在云,这是衬托手法的实质。因而在运用衬托时应注意的是:一、以宾衬主,“主”才是作者着力描绘的对象。《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气势是为衬托唐军将士英勇,详细主次一目了然。若双方平分笔

7、墨,两线并进,则喧宾夺主,形成对比,而不再是衬托手法。二、映衬的双方有一定的联系,经过读者的联想品悟、位移嫁接后,能弄通作者的初衷。《望洞庭湖赠丞相》先极写湖水浩荡,波涛汹涌,后重写欲出仕盼得援引的不平静的心情,两者在“不平静、汹涌激动”上有共同点,即事物的连接点。这样,眼前之洞庭湖与孟浩然之“心湖”便流归一处,含蓄而又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之情。   总之,恰当运用衬托手法,可以使诗歌的艺术形象突出,主题思想鲜明。清人王夫之《薑斋诗话》在评《诗•小雅•采薇》中“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