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浅谈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ID:28304039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诗歌中的空白艺术_第1页
浅谈诗歌中的空白艺术_第2页
浅谈诗歌中的空白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诗歌中的空白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代艳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266700摘要:诗的空白美,从根木意义上讲,就是诗人在创作中特意留下某些感情的空白、诗意的空白,期待读者去完成所带来的含蓄美。关键词:诗歌空白美探讨人们所能运用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对生活范围的直接再现都是有限的。诗,以其精练区别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诗人用诗行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时,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在结构与意象的组合之中,在诗情的抒发和诗意的表达之间,都是有意露出一点,藏起一片,或者有意显露表层,藏起深层,那藏起的“一片”或“深层”,就是作者特意留给读者的空白处,让读者在反复欣赏中做出

2、合乎情理的补充,从而充实、丰富、扩展及至深化原作的诗美。正如法国诗人马拉美所说的:“一首好诗画出的不是事物,而是事物所产生的效果。”可见,诗的空白带来了诗的含蓄美,诗的含蓄美离不开诗的空白。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之,寄言之。”就是要看字里行间有没有让人享受无言之美的艺术“空白”。陈子昂的名篇《登幽台歌》仅二十二个字,它构成的空间足以使千年之后的人们还赞叹它的深邃博大。他的“念天地之悠悠”没有任何具体的实际指向,他的“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萦绕心怀又无可奈何的含糊,这种含糊却汇集了历代人士

3、在人生的追求中发生的慷慨悲歌,感染了多少知音以自己的悲欢来设释它的哲理,用自己独有的经历来丰富它的内涵。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莱特”,一个个“来者”,也跟随陈子昂引发出自己心头的一种感慨,来填补这首纵穿历史、横贯中外的绝唱中留出的艺术“空白”。诗歌的抒情是跳跃前进的,诗人巧留空白,才能写出婆娑起舞的妙诗;读者读诗,只有领会诗中的空白,才能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创造诗的空白美,从总的方面来说,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对情思作高度浓缩化的提炼与有效的节制,要说的在诗中都说尽。要将本来各自独立、没冇直接联系的声咅和画面冇机地组接起来

4、,使它们在整体结构中产生一种新的寓意,为读者留下带有极大暗示性、启迪性的艺术空白,不断激发读者思考与感悟的兴趣。例如舒婷的《祌女峰》的第一节:“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冋/紧紧捂住自己的眼晴/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翻飞,如翻卷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在这里,动作性极强的画面与江涛吋高吋低的轰鸣声本来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但诗人却把它们冇机地组接起来,产生了新的暗示效应。第二,大胆省略某些过程与细节,强化、突出另一些富有暗示力、启示力的关键特征。根据事物间的某种相似或相近的联系,在诗歌创作中,可省略任何过渡

5、和说明,将一种意象迅速转换成另一种意象,使不同的意象在隔断、对比、交叉中产生一种艺术空白,供读者在欣赏中去领悟潜在的诗意。如奥地利诗人E·弗里德的《归化》一诗:“白手/红发/蓝嘴唇/白石/红血/蓝嘴唇/白骨/红沙/蓝天空。”这是一首关于越南战争的诗,诗人抓住了白、红、蓝三种色彩上的联系,迅速将三种意象作了两次转换,其间没有任何过程的交代,也没冇文字上的过渡。由于白、红、蓝是美国国旗的三种底色,这就等于作者向我们暗示,他写的是一首关于美国青年被罪恶的战争夺去生命的悲歌。从战前的可爱形象、战伤吋的垂死惨景到战死后的暴尸异乡,于简洁

6、单纯的意象背后包容着一个巨大的战争悲剧,也隐藏着诗人对侵略战争的无情嘲讽和强烈谴责,读后不能不使人的灵魂为之震撼。第三,善于化大为小,或者转实为虚,以最优化的构思,找到最佳角度与精巧的结构。如同中国绘画,为了追求作品的含蓄美,就要通过匠心独运的构思,把握好“露”与“藏”、“虚”与“实”的辩证关系。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写过一首题为《文化大革命》的诗。初看诗题,一般人都会感到漫无边际,那么多年的狂风暴雨,席卷着中国的每一片土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留下了无数悲哀的故事,即使诗人触动灵感,又怎么能在一首诗中反映出那场“史无

7、前例”的浩劫呢?然而,安格尔却惜墨如金,只写了四行诗:我的手拾起一块石头片/我听见一个声音在里面喊:“不要惹我,我是到这里来躲一躲。”短短几行诗,把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概括得令人叹服,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广阔空间,去想象那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及人民群众所经受的种种磨难。我们在谈及艺术手段时常常说详略结合、虚实相生。诗歌中的空白苏实就是与“实”相对的“虚”。没有这“虚”,诗歌就没有灵气、没有余味。而若不能化“虚”为“实”来填补空白,不能品出新意,读诗还有什么意思?参考文献1.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

8、91.45-49。2.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06-133。3.刘熙载著《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4.舒婷舒婷的诗[M].北京: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