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

ID:56959879

大小:2.08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7-22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_第1页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_第2页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_第3页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_第4页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神经内科吸痰术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肺部感染发生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吸痰术指经口、鼻、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吸痰术常用的方法:导管吸入法(电动吸引器及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注射器吸痰法、口对口吸痰法吸痰术适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原因不能有效咳嗽者。由于上述原因,病人可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死亡。必须通过及时吸出呼吸道

2、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气道吸痰的指征呼吸机提示气道压力有升高。病人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咳嗽,听诊有啰音。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电动吸引器的构造与原理电动吸引器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安全瓶、储液瓶组成*安全瓶、储液瓶是两个1000ml的容器,瓶塞上有两个玻璃管,并有橡胶管相互连接*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不断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出环境准备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

3、外线消毒室内空气。个人准备物品准备:电动吸引器,无菌盘,有盖罐(无菌生理盐水),弯盘,治疗碗,镊子,(无菌手套)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使用前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各管连接是否正确评估(带听诊器,电筒,必要时带压舌板))患者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呼吸机的参数、SpO2、气道压力、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2.病人的口腔,鼻腔粘膜,鼻中隔3.向病人解释吸痰的目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评估电动吸引器1.各管连接是否正确,紧密2.检查负压,以及调节负压3.贮液瓶内吸出液不要过满2/3,

4、及时倾倒将患者转向操作者一侧接通吸引器电源,打开开关,调节负压0.04—0.053Mpa(小儿<0.04Mpa)检查气管插管或切开置管位置吸痰前,高浓度吸氧2—3min打开无菌盐水罐盖,用无菌技术打开吸痰管流程6、一手持负压管,一手用镊子持吸痰管(注意保持吸痰管的无菌),试吸少量的生理盐水7、气管插管或切开吸痰,插入吸痰管约20cm(插管时不可用负压)8、打开负压同时快速、准确、轻柔的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将吸痰管轻柔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以吸尽痰液更换吸痰管,试吸,再吸先吸口腔,再从口腔一侧将导管插入10-15cm进入咽部,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吸净口咽部分泌

5、物口腔吸痰困难者,可由鼻腔吸痰,但颅骨骨折患者禁用流程流程9、吸痰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10、关闭吸引器开关11、用纱布擦净患者的面部,安置病人,观察面色,检查其口腔,鼻腔粘膜有无破损,胸部的痰鸣音是否减轻12、再次核对13、终末处理14、洗手,观察吸出痰液的性状(量,颜色等),记录注意事项1、使用前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各管连接是否正确.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小时2、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3、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4、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

6、吸痰管。吸痰管应一用一换。5、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6、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7、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2低于90%时,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注意事项人工气道加湿加温方法正常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湿作用。呼吸机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后,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而加重气道阻塞,所以充分湿化十分重要。1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

7、法。2超声雾化器加湿法。通常是利用呼吸机上配置的加温加湿装置。每小时翻身拍胸1次,在翻身、拍胸时要注意防止气管导管脱出,经常改变患者体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和预防褥疮的发生,但应注意不能牵拉呼吸导管,以免管道脱开及插管位置改变。注意事项QQ:846923882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