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概述课件.ppt

《孟子》概述课件.ppt

ID:57061250

大小:2.03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0-07-30

《孟子》概述课件.ppt_第1页
《孟子》概述课件.ppt_第2页
《孟子》概述课件.ppt_第3页
《孟子》概述课件.ppt_第4页
《孟子》概述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概述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诸子散文之《孟子》总述《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书中所含蕴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思想学说,不仅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孟子的身世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孟子的生卒年关于孟子的生平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其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享年84岁。这个时间正好是战国时代的中期。(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由于资料的缺乏,

2、对孟子的生卒年,还有其他的不同说法。如清·魏源《孟子年表》中认为:“公元前385年——公元前289年),享年97岁。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孟子为邹人孟子,出生在鲁国的邹地(今山东邹县),他是鲁国贵州的后裔(邹为鲁国的附属之国)。具体来说是孟孙氏的后代。鲁桓公的三位庶子称为“三桓”(孟孙、叔孙、季孙),孟孙嫡系称为孟孙氏,其余支子改称孟氏,这个孟氏,就是孟子姓氏的由来。关于孟子的父亲关于孟子父亲的记载,非常之少。据《春秋演孔图》等书记载,孟子父亲名激,就是孟激,字公宜。此说法是否属实,还得打个问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孟子。据

3、说,孟子幼时就失去了父亲。关于孟子的母亲关于孟子的母亲,据《春秋演孔图》等书记载,孟子母亲姓仉(音掌),其他不详。但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古书记载非常之多。如韩婴《韩诗外传》、刘向《列女传》等。二:母教:孟母教子的经典故事一、孟母三迁二、孟母断织三、买东家豚肉四、不敢去妇邹城孟母三迁祠三:受业孟子出生时,孔子已去世一百多年,相距有三四代人。孟子受业于何人,至今亦尚无定论。《孟子》:“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私淑诸人”为何人?“私淑诸人”为何人?1、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或认为是子思的弟子,

4、或为其再传弟子。2、赵岐《孟子题辞》:孟子“师孔子之孙子思”。3、《孟子外书》:孟子受业于子思的儿子子正(即孔子的曾孙)。附:孔子-孔鲤(伯鱼)-孔伋(子思)孟子与子思可见,孟子虽未直接受业于子思,但不管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还是子思的后代,孟子都确实受到子思思想的很大影响,并最终通过子思上接于孔子。子思的代表作为《中庸》。《孟子》一书与《中庸》思想一致,连部分文字都相同。孟子思想与子思密切相关,史称“思孟学派”。四:授徒孟子和孔子一样,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从30岁左右,便开始收徒讲学。孟子周游列国,学生很多。“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5、”《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五:游历孟子大约45岁之前,就开始了各国之行。曾先后到过齐、宋、邹、鲁、滕、梁(即魏)等国。其中到齐国的次数最多,时间也最长。孟子每到一国,或与国君,或与大臣、士大夫交流,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对世事发表议论,提出建议。尽管他曾受到各国诸侯尊敬和礼遇,但其主张最终却很少被采纳。游历(一)齐国:前往原因:稷下学宫。离开原因:1、未能与齐威王见面;2、与有“不孝”之名的匡章交往。宋国:前往原因:宋王偃准备实行

6、王政。离开原因:宋王身边缺少贤臣,希望变失望。戴盈之“月攘一鸡”之事。10/8/202114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游历(二)回到自己的邹国:滕国国君去世,滕国太子欣赏孟子,向其请教是否举行三年之丧。鲁国:前往原因:弟子乐正子助理朝政。离开原因:鲁平公听信宠臣臧仓谗言,未能见孟子。10/8/202115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游历(三)滕国:前往原因:颇有交情的滕太子继位为滕文公。离开原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梁国:前往原因:梁惠王正在招贤纳士;离开原因:梁惠王之子梁襄王继位,望之不似人君。10/8/202116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游历(四)齐国:前往原

7、因:1、颇有作为的齐宣王即位,孟子亦曾“为卿于齐”。2、孟子曾多次批评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离开原因:1、攻燕之事;2、离开齐国时,等待齐宣王追回,未果。回到自己的邹国,以后再也没有出游。10/8/202117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六:著述孟子晚年,除了继续收徒讲学外,主要是著述,并最终完成《孟子》一书。孟子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一起充分开展对话,并将自己的思想加以整理和系统化,形成《孟子》7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两卷,故共为14卷。对《孟子》的成书经过,大体有三种说法。《孟子》成书的三种说法一:以东汉赵岐、南宋朱熹为代表,认为该书完成于

8、孟子生前,作者是孟子自己。二:以唐代韩愈、北宋晁公武等为代表,认为该书是孟子死后完成,是由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记述的。三: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孟荀列传》中所说,孟子周游列国,因其思想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