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

ID:5717632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3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_第1页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_第2页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等职业教育论文: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相关研究发表时间:2013年12月18日14:15:28  黄龙威从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从单一就业教育转为就业与升学教育并重,从为本地积累新生劳动力转为向外地大批量转移新生和剩余劳动力,并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钟立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目的、形式,论释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应然状态。王听通过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剖析了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之间联系存在的问题,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能力为基础、学员为中心的新

2、职教理念为背景,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联系的二元联系机制,提出了二元联系机制的运作模式和这种机制应该发挥的作用。  关于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儿乎没有。只有少量关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如:焦俊霞提出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积极、公开、平等、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使人才个性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施展。刘世树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灵魂,是使经济建设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源的观点出发,通过调查,发现民族地区面临着人才大饥荒,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

3、普通型的人才较多,专业型的人才少;二是懂行政管理的人才较多,会经济管理的人才少,三是具备传统知识的人才较多,具备新型知识的人才少,并进而认为人才的紧缺,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刘胜康提出,在开发中民族地区要树立系统的人才一开发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社会环境,制定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以上研究主要从职业技术人才的市场观、就业观出发,着重探讨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进而集中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模式、学制、实习与见习方式、师资等问题上,几乎没有从教育对人的发展、对人的价值的维度,没有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未来发展需求、人如何适应未来

4、急剧变化的生活世界等维度来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问题,至于探讨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更是无人论及,相关研究寥寥无几。而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则而临双币的发展困境:一方而从市场定位的角度要与东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一育进行就业竞争:另一方面,又由于远离就业地、专业师资短缺、实验实习条件简陋、学制压缩,加上更重要的是学生民族文化的先天背景等因素,必须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因此,研究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共生是一个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关系,生物之间除了竞争、寄生、捕食和原始合作

5、的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即互利共生,简称共生(Symbiosis)。共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ionDebary)在研究真菌时于1879年提出。从理论上讲,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共同的生活中双方均获得利益,但彼此不能分开单独生存。共生的结果,往往使双方更能适宜环境,从而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突出并带来对人自身及其所关涉关系的危害。不仅如此,教育竞争也因竞争的双刃性在促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科技发达的同时,使得教育自身衍生了诸多弊端如排他胜、封闭性以及非均衡性;对狭义科技取向的教育而言,其占有性的当代形态使

6、得教育自身、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呈现一种单向度的、畸形的发展倾向,并带来诸多危害,所以共生哲学理念的重要维度一科学与人文共生,同样给科学主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参照。可以说,当代教育竞争与科技的极端化发展是背离共生的。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险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