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ID:5719569

大小:4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3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_第1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_第2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_第3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_第4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魏中龑摘要: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本文仅从文化意蕴来进行一些分析。金庸武侠文坛的地位是因其作品的实际价值而确定的,他的作品既超越了前辈、也超越了同辈武侠作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实际突破了“武侠”的园囿,儒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道家的游心于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都在其中有深刻的体现。本文旨在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进行透视,从而探究金庸的武侠人物所包涵的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并且,本文还将就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存在形态稍作分析。关键词:金庸,隐士,郭靖,

2、传统文化,西方文学引言: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1]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

3、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本文便是从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金庸小说蕴涵的文化内涵做简要分析。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传统文化任何文学艺术都是某种特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演绎着特定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样式里,就浸透着以儒、道、佛为代表和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武侠小说到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其间虽有武侠与义侠、庙堂与江湖、历史与玄幻、神魔与侠客等方面的差异与演变,但其精神内蕴,始终都脱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思想。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里程碑,它浓厚迷人的文化意味

4、,是完全可以当作文化小说来阅读的。不论是引人人胜的棋理、酒道、花艺、画趣、书法、琴技,还是奥妙无尽的易理禅宗,甚至是妙趣横生的野史传奇,无不令人在茶余酒后消闲解闷之中受益良多。那充满睿智的幽默更是令人绝倒,显示了金庸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高超技法。具体来看,金庸时常会将小说中的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艺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为传世神功,形成了“雅化”的武功。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在山谷中习得的逍遥派神功凌波微步,便是由伏羲八卦演化而来,只是段誉每每将其当做逃命的本领,却令人忍俊不禁。又如《飞

5、狐外传》中毒手药王,就曾凭用毒之道,与天下第一高手苗人凤相斗相惜,之后其幼徒程灵素也很好的发扬了其师的毒技与仁心。而最最能体现武功描写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则当数朱子柳与霍都的那场打斗,一阳指与书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龄碑》,笔势圆劲流丽,出招外柔内刚。每次看到此处都会想即使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写不出朱夫子此时的心境。遥想当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削平群雄,定社稷之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战,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气节。他以此帖开笔,意仿贤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挥洒出一战定鼎的决心。其后笔锋更胜,草书之轻狂,篆鼓之古

6、朴,铁钩银划,杀得霍都狼狈不堪,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后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笔,于霍都扇上题下“尔乃蛮夷”四个大字,更是酣畅淋漓,让人胸怀为之一舒!5这种武打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式,正是许多读者从金庸小说中汲取大量中国传统文化营养,并对之印象深刻、经久不忘的原因。而金庸于小说中融合传统文化的关键,大概就在于此。(二)隐逸文化金庸小说中不少人物身上都有着隐士的影子与气质,譬如杨过、令狐冲等等,不一而足。那么这里,便不得不提到中国强大的隐逸文化传统。隐士,又称高士、逸士、幽人、处士、隐者等。若从传说中的果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与中

7、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商朝的伊尹,有宰辅之才德却又杂于平民之中。《史记》称之为“处士”。周初的伯夷叔齐,认为周伐商是叛逆,宁纵其才于荒野,坚不事周,终不食周粟而死,孔子称他们为“逸民”。自汉以后,隐士的身份逐渐明确起来,一般指那些不与当权者合作又有很高的文化道德素养及卓著的社会影响的人。而究探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还是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而且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滋养隐逸文化形成的因子。孔子一方面挺立了一种积极入世的价值观,并构建了一些极高明的处世策略,但孔子对隐者的赞誉以及他在情感上、思想深

8、处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向往与肯定,则为后世隐者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的奠定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庄子是隐士的真正祖先,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庄子的隐逸思想首先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