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

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

ID:57335357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12

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_第1页
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_第2页
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_第3页
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_第4页
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大核医学重点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核素(nuclide):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同位素(isotope):是表示核素间相互关系的名称,凡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或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稳定性核素(stablenuclide):原子核极为稳定而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变化或者变化的几率极小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

2、的变化,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核衰变(nucleardecay):放射性核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核衰变实质上就是放射性核素趋于稳定的过程核衰变的类型α衰变是He原子核但α粒子的电离能力极强,故重点防护内照射β-衰变是释放β-粒子的放射性衰变,它发生在中子过剩的原子核,衰变时释放一个β-粒子(电子)和反中微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原子核原子序数增加1。核素治疗正电子衰变:释放β+粒子的放射性衰变。正电子的射程仅1~2mm即发生湮灭辐射,即失去电子质

3、量,转变成两个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PET。电子俘获衰变:一个质子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跃迁中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称其为特征x射线,若不放出特征x射线,而把多余的能量传给更外层的电子,使其成为自由电子放出,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γ衰变(γdecay):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发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也称为γ跃迁内转换:将多余的能量直接传给核外电子(主要是K层电子),使轨道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后脱离轨道成为自由电子,此过程称为内转换,这种自由电子叫做内

4、转换电子物理半衰期在单一的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生物半衰期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或其化合物,由于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有效半衰期由于物理衰变和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至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的核衰变次数核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带电粒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电离、激发、散射、轫致辐射、湮没辐射光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电离(ionization):凡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变成离子的过程激

5、发(excitation):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电子,只能由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这种现象称为激发。散射(scattering):入射粒子与粒子或粒子系统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与能量的过程轫致辐射:高速带电粒子通过物质原子核电场时受到突然阻滞,运动方向发生偏转,部分或全部动能转化为具有连续能谱的电磁波湮没辐射:β+粒子通过物质时,其动能完全消失后,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相结合而转化为一对发射方向相反、能量各为511keV的γ光子吸收作用:带电粒子使物质的原

6、子发生电离和激发的过程中,射线的能量全部耗尽,射线不再存在,称为吸收。光电效应指光子被原子吸收后发射轨道电子的现象康普顿效应指X、γ光子与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散射的一种效应电子对生成指一个具有足够能量(>1.02MeV)的光子在原子核或其他粒子的电场作用下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的过程放射性探测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荧光现象,感光作用。PET原理湮灭符合探测利用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标记或合成相应的显像剂,这些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正电子,与周围物质中的负电子相互作用,发生湮灭辐射,发射出方向相

7、反,能量相等的两个光子。采用180°排列并与符合线路相连的探测器来探测湮灭辐射光子,从而获得集体正电子核素的断层分布图。双探头SPECT符合探测,电子直准。放射性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放射性药物特点1、放射性2、不恒定性3、引入量少4、辐射自分解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母牛)是从长半衰期母体核素衰变产物中分离出短半衰期子体核素装置医用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反应堆,加速器,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其他(天然物质,核燃料)。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

8、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随机效应: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阈值躯体效应:按照射线作用的对象,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有害效应称为躯体效应。遗传效应:受照个体通过损伤受照者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影响到受照后裔(子代)表现出的有害效应。放射卫生防护目的防止一切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将随机效应的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