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

ID:57824990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30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1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2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3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4页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操作,为微生物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QC化验室的微生物限度检查。4.职责:QC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5.程序:5.1.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5.2.实验用具: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试管、刻度吸管、量筒、

2、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架、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研钵、75%酒精棉球、紫外灯(365nm波长)。5.3.培养基:5.3.1.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苷酸(MUG)培养基5.3.2.培养基的管理、配制应符合检定菌、培养基管理规程(SMPZL0036)、培养基配制规程(SOPZL0016)。5.4.试液:甲基红试液、α-奈酚乙醇试液、40%氢氧化钾溶液、靛基质试液。5.5.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

3、溶液。5.6.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供试品如为固体,置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制成1:10浓度的供试品溶液。5.7.对照用菌液:控制菌检查均应作相应已知菌的对照试验,对照菌株为大肠杆菌[CMCC(B)44102]。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取相应菌株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培养18-20小时,稀释至1:106,对照菌的加入量为50-100个。5.8.检查法:5.8.1.除另有规定外,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的培养温度为25-28℃,

4、控制菌的培养温度为35±1℃。5.8.2.细菌、霉菌计数:5.8.2.1.平皿菌落计数法取均匀供试液,进一步稀释成1:102、1:103等适宜的稀释级。分别取连续三级10倍稀释的供试液各1ml,置直径约90mm的平皿中,再注入约45℃的培养基约15ml,混匀,等凝固后,倒置培养,每稀释级应作2~3个平皿。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细菌计数,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计数。5.8.2.2.菌数测定阴性对照试验取供试验用的稀释剂各1ml,置4个无菌平皿中,分别按细菌、霉菌计数用的培养基制备平板,培养,检查,不得长菌。5.8.2

5、.3.细菌培养时间为48小时,分别在24小时及48小时点计菌落数,一般以48小时菌落数为准,霉菌培养时间为72小时,分别在48小时及72小时点计菌落数,一般以72小时菌落数为准。菌落如蔓延生长成片,不宜计数。5.8.2.4.点计后,计算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5.8.2.5.菌数报告规则:细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级,霉菌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1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报告菌数计算的依据。如只有1个稀释级菌落数在30-300(30-100)之间时,将该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

6、数报告,如同时有两个稀释级在30-300(30-100)之间时,按下式计算两级比值。比值=高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当比值≤2时,以两稀释级的均值报告,当比值≥2时以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同时有3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30-100)之间时,以后两个稀释级计算级间比值,如各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30-100)之间,以最接近30或300的稀释级平均菌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0(100)之上,按最高稀释级菌落数乘以稀释倍

7、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时,一般按最低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当1:10(1:100)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等于或大于原液(或1:10)时,应以培养基稀释法测定,按测定结果报告菌数。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5.8.2.6.培养基稀释法:取供试液(原液或1:10供试液)3份,每份各1ml,分别注入5个平皿内(每皿各0.2ml)每个平皿中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混匀,凝固后倒置培养,计数,每1ml注入的5个平板点计的菌落数之和即为每1ml的菌落数,共得3组数据,以3份供试液菌落数的平均值

8、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则报告菌数为小于10个。5.8.3.控制菌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1ml、cm2),直接或处理后接种,经增菌、分离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等项检查。5.8.3.1.大肠杆菌:5.8.3.1.1取胆盐乳糖培养基3份,每份100ml,2份分别加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