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例分析案例(彭玲).doc

错例分析案例(彭玲).doc

ID:57863903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错例分析案例(彭玲).doc_第1页
错例分析案例(彭玲).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错例分析案例(彭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懂学生的“错误”------学生作业错例分析案例柳江县拉堡小学彭玲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作为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因分析,必须要有一定的厚度,如果浅尝辄止,只会导致“理解表面跑,感悟走过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分析透彻,抓住问题所在,解构建构,我们的应对策略才更有针对性。错题也能因此变“废”为“宝”,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以下是我们针对学生课堂上的作业错例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及时反思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改进策略方法。作业错例呈现:小丽按2:1的比例放大一

2、个40°的角,放大后角的度数是(80°)原因分析与思考:这是考察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比例》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此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认为按2:1的比例放大一个角,那么放大后的图形即这个角就应该是原来角的2倍,所以结果应是80°。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即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只跟边有关,只是边的长短发生变化,而形状是不变的。而学生的答案明显是改变了图形的形状,所以答案是错误的。我的思考及改进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尽

3、量减少错误的出现,上题中出现的错误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课中我没有很好的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反思我的教学应该做如下改进效果应该会不一样: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读懂了教材,上述“错误”是完全能在课前预设到的,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突破这一难点。2、要加强概念本质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概念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很抽象,但关键要给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上述题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想、交流以及师生验证的活动过程,使他们

4、充分感知图形放大的意义。给学生一个独立画图、交流的平台染学生在亲历把图形放大(缩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意义,2掌握把图形放大(缩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到只是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而角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3、重点理解、抓住一个关键点:图形的形状不变。我的启示与收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错误,让错误成为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深刻体会到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与付出,学生的每个错题都能反映出问题所在,也能让我们不断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一、注重过程,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

5、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实验、去验证。比如,可以采取“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二、注重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教学上的自我反思是教师自身必不可少的,总结得失才能推动教学的改进、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减少学生出现错误。尤其是遇到某一节课后发现

6、学生出现典型错例,更应值得我们重视,要读懂学生的错因,要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可以不断地积累素材,反思得失,寻找良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达到了深化思维、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目的。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