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教案.doc

《俗世奇人》教案.doc

ID:57959874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俗世奇人》教案.doc_第1页
《俗世奇人》教案.doc_第2页
《俗世奇人》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俗世奇人》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俗世奇人》【教学目标】 1.了解“俗世奇人”——“泥人张”、“杨巴”的高超技艺及过人智慧。2.品味本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培养学生爱护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两人的高超技艺【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预习】 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

2、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师适时点评)今天,让我们进入第20课的学习,来见识见识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俗世奇人。(板书课题) (展示教学目标) 二、简介作者   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生字抢答词语解释抢答,小组竞赛三、解题“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俗世奇

3、人》是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四、自由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复述故事情节。(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五、把握人物形象  1.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了文

4、章的情节结构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分析这些句子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他与海张五的较量的智慧,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泥人张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

5、服他的智慧。)2.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六、品味文章语言  1.文中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运用强烈的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

6、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体现出海张五无端挑衅,无赖的丑态;换成其他的动词“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全找回来了”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3)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

7、与不屑。)好嘴杨巴一、导入新课——引出“好”: (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然而,在冯骥才的一则故事里,主人公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好嘴”呢?(板书:杨巴) 三、重点研读——探究“好”: 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研究这个“好”字,既可以从说话的难度看,从这句话本身看,也可以从说话的效果看,还可以从他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