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

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

ID:58037896

大小:1.11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4-08

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氮的循环参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氮的循环教学设计》蚌埠二中蒋红年一.教材分析氮和氮的化合物知识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部分内容以氮的循环为主线,涉及氮的固定、氮肥,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在编写上突出“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社会生活”的思路,并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加强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本节涉及的化学反应较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本节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点是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难点是硝酸的氧化性;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

2、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二.教学设计及思路氮和氮的化合物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类元素化合物,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在设计上主要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N2→氮的化合物→NH3→铵盐→HNO3→硝酸盐→N2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知识网络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对氮和氮的化合物知识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三、知识框架(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氮气与氮的固定氮的循环硝酸及其应用氨与铵态氮肥(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硝酸的性质)人类活

3、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课时分配: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氮气和氨气的性质,主要使学生认识到氮气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以及氮的氧化物和氨气的性质;第二课时使学生掌握铵盐的性质,主要包括铵盐的水溶性、不稳定性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三课时介绍硝酸的性质,重点是掌握它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在自然界的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152、掌握氮气和氨气的性质,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性质;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

4、处理能力,对学生进行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的观点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通过对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教学重点:氮气、氨气的化学性质;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教学过程:【引入】: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初中时就学过空气的组成。大家还记得它的主要组成吗?【学生】:体积比依次为:氮气约78%,氧气约21%,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评价并讲述】:很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氮元素是空气中

5、含量最丰富的元素,除了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外,氮元素也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土壤中和水体中。【讲述】: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氮元素,又有各种各样的含氮化合物,并且这些物质之间还进行着相互转化。氮在自然界中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投影图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讲述】:从此图可以看出大气中的氮气在自然界中的转化非常复杂,我们可以概括成: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后,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为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转化为动物

6、蛋白,动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又回到水体和土壤中,被植物再次利用。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氮的循环。【板书】: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过渡】:既然氮的循环存在如此多的形式,必然存在许多含氮物质。下面大家阅读课文总结含氮的物质及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投影】:15【板书】: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1.氮气【设疑】:氮气是我们初中时学过的内容,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空气中体积分数为约78﹪【讲述】:氮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46﹪,自然界中的氮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大气中,除此之外,氮元素也以化合态的形式

7、存在于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的进行着循环,由于氮元素的循环其他生命必需元素的循环以及水的循环,地球上的生命才生生不息,生机勃勃,所以说“氮是生命元素”。【过渡】: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氮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构,需要很高的能量。因此,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在放电的情况下,它也能发生一些反应。【讲述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