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doc

丙型肝炎病毒.doc

ID:58147955

大小:277.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1

丙型肝炎病毒.doc_第1页
丙型肝炎病毒.doc_第2页
丙型肝炎病毒.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丙型肝炎病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丙型肝炎病毒(HCV)调查报告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7%~3.1%,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一、基因组特征: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50nm,有一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链长

2、月9.5kb。整个基因组只有一个ORF,编码一条由3010~3033个氨基酸组成的聚蛋白前体,该蛋白前体在病毒蛋白酶和宿主信号肽酶作用下,裂解为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如图所示)在HCV基因组中,5’端有一个长度和序列非常稳定的非编码区(UTR),由341个核苷酸组成,形成4个二级结构域,为病毒复制和翻译所必需。此区是整个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域,所以常常选择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基因扩增的靶序列,这样可以检测出目前已知的所有HCV基因型。3’端UTR包括3个结构域:靠近5’端为基因型特异的多变区(不同基因型

3、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相同基因型之间核苷酸序列比较保守);居中部分为一个多聚U区域(polyU),含有50~62个核苷酸,对病毒RNA复制至关重要,但不同基因型的HCV的多聚U区域长度不等;3’端尾部为高度保守的发夹样结构,称为X-tail。通过定点突变破坏这一结构会导致RNA病毒复制的显著降低,说明该区域对RNA病毒有效复制同样重要。5’端和3’端UTR之间是一个ORF并且分成9个区域:核心区→E1区→NS1/E2区→NS2区→NS3区→NS4a区→NS4b区→NS5a区→NS5b区。其中NS5b区域在

4、不同型HCV中同源性较低,可作为HCV分型依据。一、分类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

5、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二、分子标记物1.HCV抗体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体检测是用于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

6、也可以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用基因重组克隆表达的HCV蛋白质或以合成的多肽如核心蛋白C22及NS3、NS4、NS5区等非结构蛋白作为抗原,通过ELISA法、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CVIgG或IgM。若抗HCVIgM阳性可对HC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检出率可达90%以上。2.HCVRNA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定性检测出HCVRNA的存在是HCV感染的确证标志,在HCV感染的第一周就可以检测出HCVRNA,解决了免疫学检测的“窗口期”问题。定量检测HCVRNA拷贝数,对动态检测HCV的传染性、病毒复制情况、抗病毒药物疗

7、效及判断患者预后等有重要临床价值。3.HCV基因型我国流行的主要HCV基因型别及亚型有1b、2a、3a、3b及6a。其中,以2型为主。目前认为2型HCV的致病性较强,复制快,复制产生的病毒量多,症状较重,较难治疗。四、临床意义在全世界均可分离到HCV的多种基因型,主要包括6种基因型和多种亚型。HCV基因分型是重要的流行学标志;可用于对HCV的诊断;可能在HCV急性感染慢性化中起重要作用;其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不同的基因型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HCV基因组高变区域的蛋白可诱发

8、保护性免疫,对研制预防HCV的有效疫苗是个重要挑战。HCV核酸和蛋白质变异性很大,存在不同的型和亚型,在分子水平上对其变异性的研究对揭示丙型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在临床和治疗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助于了解病毒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对HCV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的研制。但控制HCV的前景不乐观,其原因如下:(1)HCV多基因型,异源性高;(2)存在类似HCV毒株的基因漂移;(3)对再感染无保护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