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

ID:58149631

大小:1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1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_第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_第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_第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_第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一、名词解释部分1、教师反思含义。(名词解释)P57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2、先行组织者的含义。(名词解释)P103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名词解释)P113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

2、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4、形式训练说。(名词解释)P142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它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并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和训练价值。5、同化说。(名词解释)P200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同化说是指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6、陈述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

3、够直接陈述的知识。7、程序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也称为操作性知识,十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8、群体极化。(名词解释)P318是指群体成员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9、从众。(名词解释)P321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性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现象。10、行为目标的定义与条件。(名词解释)P375是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

4、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条件有:(1)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2)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3)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11、任务分析。(名词解释)P378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者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二、简答题部分1、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主要有哪些?(简答题)P43a)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

5、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使其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b)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老师,在生活中是长者和父母。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满热情地关怀、期望、帮助学生,扮演父母形象角色。c)榜样和模范公民。教师是育人的人,社会上的人们按照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理所当然地要求他成为学生和公民的榜样。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个

6、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6—闽南理工学院《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a)学生灵魂塑造者。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热爱和平的品质和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b)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现有知识,而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2、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简答题)P73形成教师威信的主客

7、观条件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只要某一方面的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主要包括:巩固已获得的威信,发展不全面的威信为全面的威信;发展低水平为高水平的威信;防止威信的下降和丧失;提高威信的教育影响力等等。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要有坦荡的情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自己的威信;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言行要一致,做学生的楷模。3、试比较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并举例(简答题)P91-94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能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

8、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eg:狗唾液的分泌与摇铃之间建立的关系)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称为自发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