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及答案.doc

《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及答案.doc

ID:58150287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5

《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及答案.doc_第1页
《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及答案.doc_第2页
《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及答案.doc_第3页
《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及答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2、《恐龙无处不在》课时过关题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遗hái()褶皱()天衣无fèng()二、词语解释:褶皱:三、赏析语言: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b.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试分析其作用。“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c.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

2、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四、语言实际运用:1、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1)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2、仿照例句,以“我国古今的发明创造或杰出人物”为对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写三句连贯的话。(4分)例句:我们有雄伟的万里长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仿句: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2分)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

3、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答:五、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一)、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

4、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1、第一段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2分)2、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3、早期恐龙出现时地球处于

5、哪个发展阶段?(不超过10个字)(2分)4、请用一句话给“泛大陆”下定义。(2分)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2分)A、整个地球是由板块构成的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6、这篇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你还能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其它的证据吗?(2分)(二)、智慧也可以移植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

6、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

7、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

8、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④马田的“换脑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