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

ID:58159391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2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4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的特点1、试卷结构本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是一份常规的试卷,试卷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由18题单项选择题组成,分值54分;第二部分是主观题由5题组成,共46分。2、命题特点试题设计覆盖面广,重点内容重点考,同时也注重试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试题十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方法。化学试题突出注重基础,知能并重,强调学科素养,考查能力。⑴注重基础,知能并重,重视基础知识和化学计算考查化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学期教学中常见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热

2、点知识。试题既立足基础,又强化技能,加强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试卷考查面广,且重点突出,重复性小,例如离子共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计算等。⑵试题汇聚多知识点考查、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①知识技能综合:有的试题均是混合了若干知识点,多层面考查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第17题考查了新物质、NA、氧化性、化合价等。②能力要求综合:命题的立意中体现了能力的考查。如第22题,此题要求学生能综合分析图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决问题。⑶试题力图通过图象、流程等信息处理重视学科素养考查要求学生

3、能够通过对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图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二、典型错误分析第4题学生主要错选C,原因是学生对水晶、玛瑙成分认识不清而出现错误;也有部分学生选择A,原因是学生对碱与二氧化硅反应没有掌握到位。第7题学生主要是错选D,可能是学生对于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有问题,其实不论溶液显酸性或碱性,HCO3-都不能与

4、其共存,学生的错误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第9题学生主要错选B,其实在盐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时,虽然Cl-与Ag+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但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干条件要求。第10题,A、C、D都有学生错选,由于考查学生Fe3+与Cu反应,同时又告知溶液中Fe3+与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比,学生可能不能全面认识问题,而导致错误百出。第11题,学生主要是错选A,反应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对陌生的物质的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分析上有问题。若考查学生常见的化学反应问题可能会少一些。第12题,学生主要错选C,

5、原因是对碳酸镁的溶解性没有正确掌握。第14题,学生主要错选B、C,原因是学生对MgO、Al2O3、SiO2、Fe2O3与盐酸反应后的生成物判断有问题;同时也反应出学生对于反应后的离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后的反应判断存在问题。第15题,主要是错选D,反应出学生对HCO3-的性质掌握不到位,因为第一步中已经给出强碱性,此时可以判断HCO3-不能存在的。第16题,主要错选A,反映出学生对于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掌握不牢固。第17题,学生主要错选C、D,说明学生对于新情境下学科知识的迁移和方法运用的能力薄弱。

6、第18题,主要是错选A、D,说明学生对于钠与水反应及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能力不行。第19题:(1)学生对电解质的概念运用能力不足;(3)是学生只会死记反应方程式,而一旦运用就会出错;(4)主要是对于Fe3+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及离子反应方程式不会书写,另外I2的存在形式也不能正确理解,说明对卤族无素性质的递变性的认识还存在问题。第20题:(1)存在离子判断不全,有遗漏,说明学生分析问题时思维的严密性不够;(2)大多数学生不能判断出KAl(SO4)2,说明学生由离子分析物质的组成能力薄弱。第21题:(2

7、)答案为AC,学生一方面是漏选,另一方面考虑问题不全面引进了杂质离子而出错;(3)学生大多数答“加热、结晶”,说明学生答题原理知道,只是大概回答不能全面正确回答问题;(4)计算不会。第22题:(2)学生不会根据图象的特点来分析其中的反应原理,很多学生是漏写其中的反应;(3)计算不正确。第23题:学生审题不清,试卷中明明注明了是Fe3O4而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死记课本中的Fe2O3而导致整个题目出错;另外学生计算时用字母代替数字计算的能力很薄弱,由于是字母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难度。三、建议1.由于每周化学

8、课时数少,而且有的学校实施了化学学科零作业,因此,每节课中的课堂训练必不可少,可以尝试“30+15”的教学模式,即新授课30min,训练15min,确保有一定的训练量。2.加强情景下的化学知识的运用,减少机械记忆的教学,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如有的老师更多在强调背、默写化学方程式,而一旦到了情景中学生又不会判断与应用,导致学生一讲就知道一做就错的现象出现。3.渗透更多的过程分析,让学生充分运用化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第22题学生不会正确分析图象中所隐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