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证从肝论治.pdf

汗证从肝论治.pdf

ID:58299012

大小:833.6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汗证从肝论治.pdf_第1页
汗证从肝论治.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汗证从肝论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中医2006年第24卷第2期36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24,No2,2006汗证从肝论治江澜元媛指导:马维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摘要:历代医家对汗证生理病理诊治论述颇详,大多从心肾肺脾及其相关系统论治。然汗证辨证还可从肝论治,通过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清泄肝热以及滋补肝肾之阴、化生肝血等方法来治疗汗证。本文从肝的生理病理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的角度,论证了从肝治汗的可行性,为临床辨证论治及证候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来源。

2、关键词:汗证辨证论治肝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649(2006)02-0036-02汗为人体五液之一,由心所主。它蕴化于脏腑卫生会篇云: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之中,乃津之所化,借助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布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因而,肝之藏血散于人体肌表,濡润腠理。汗证是阴阳失调,营卫功能不仅体现在收摄血液于血脉中,而且肝藏血功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的汗液异常的病证。历能正常,保证了机体血量贮备充足,汗液才化生有代医家对汗证的论述很多,但大多从调理心、肾、

3、源,收摄有度。若肝不藏血,则汗无所化,必致汗[1]肺、脾等脏腑论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论出异常。所谓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汗:故凡汗症,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之者。心之阳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的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肾之阴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虚,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如气虚要环节。肝主疏泄对气机的影响是最主要的,肝以表弱,自汗不止者,仲景有黄芪建中汤,先贤有玉升、动、散为其生理特性,气机的调畅又决定了津屏风散;如阴虚有火,盗汗发热者,先贤有当归六

4、液代谢的正常与否。肝气充沛,疏泄正常,气机调黄汤、柏子仁丸;如劳伤心神,气热汗泄者,先生畅,气化功能正常,津液输布无碍,汗出则摄泄有用生脉四君子汤,如营卫虚而汗出者,宗仲景黄芪治。建中汤及辛甘化风法;如卫阳虚而汗出者,用玉屏现代医学认为,汗腺分泌受具有乙酰胆碱的节风散、芪附汤、真武汤及甘麦大枣汤。金人刘完素后交感神经支配。从支配汗腺分泌的高级中枢到低之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治疗出汗,方用白术黄芪级中枢间存在着交感兴奋性、抑制性两条通路。大散和大金花丸,则是法从健脾益气,固表止汗。因多数学者认为出汗异常的发生机理是破坏了两个互

5、[2]此,现行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相拮抗的交感兴奋性和(或)抑制性神经通路。科学将汗证归纳为肺卫不固、心血不足、营卫不出汗过多是因为交感抑制性神经通路破坏,而无汗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五个证型。然而,自内少汗则认为是交感兴奋性神经通路破坏所致。故植经论汗便有汗出于肝之说,如素问经脉别物神经紊乱是导致出汗异常的主要原因。湖南医科[3]论云: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胡随瑜等运用植物神经功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急走恐惧,汗出于肝。能失调典型症状调查、静态生理指标测量及

6、物理负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后世诸家亦多善陈,只是疏荷实验等方法,对314例肝病8种证型患者进行植物于整理而未成体系。神经功能检查,结果发现,有86%的患者有不同程1肝的生理功能与汗证的关系度的植物神经紊乱,其中69%的患者为交感偏亢,众所周知,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而这些患者均有汗出异常的表现,证明交感兴奋引泄。所谓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起出汗确与肝相关。防止出血的功能。即肝之藏血,是收摄血液,使血2肝的病理与汗证的关系液固藏于血脉中,不致溢出脉外。如丹溪心法头21肝热熏蒸,玄府开泄素

7、问刺热篇云:眩说: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道妄行。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血汗同源。灵枢营狂言及惊,胁满通,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按: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症状显著,主要以肝功能减退川芎、白及、仙鹤草、三七共用养血活血祛瘀,鳖甲、山甲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该患者乏力、出血、腹胀等症状珠软坚散结,地耳草、冬葵子、大黄、砂仁、龙胆草等解毒为肝功能减退的表现,而浮肿、脾大、腹水等是门脉高压症化浊,鸡内金固护脾胃。组方严谨,配伍合理,疗效确切。的体现。考虑患者体质较

8、差,予黄芪、茯苓、寄生、何首乌、(收稿日期2005-10-27)桑椹、白术等培元固本,且用量宜大。百合、乌药、当归、2006年第24卷第2期四川中医Vol24,No2,2006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