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情趣-论文.pdf

初探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情趣-论文.pdf

ID:58299102

大小:205.6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初探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情趣-论文.pdf_第1页
初探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情趣-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探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情趣-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治学之法2014-04初探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情趣文/倪磊摘要:古诗词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背诵,或把重点集中在诗句的翻译和理解上,导致诗词被拆的支离破碎,失去其美的意境和感染力,失去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方向。探讨如何把诗歌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特征以及透视诗歌背后的故事引入到诗歌教学中,以此提高课堂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兴趣,化厌恶学习为情趣学习。关键词:音韵美;画面美;知人论世古典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2.展现诗歌的画面美感流传至今,让人为之倾倒。古典诗歌对于青少年情操的陶冶、“诗中有画”“诗

2、即是画”,涛的语言是抽象枯燥的文字,而图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2001画是直观形象的文字,所以当学生对枯燥的文字不感兴趣时,我年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词都是们便可以用美术的形式将诗歌展示给学生。可利用古代山水画、历经锤炼的经典佳作,而且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网络下载的插图或让学生自己绘制的图画创没情境,理解诗词。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习古诗文如,《观沧海》一诗中景物和意象较多,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背诵优

3、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时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观海网,学生很是兴奋,很轻松地就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是传画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壮阔的大海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背诵,或把重点集中在诗句的景象,学生通过画画很快就掌握了“沧海”这个意象,了解到诗人翻译和理解上,导致诗词被拆的支离破碎,失去其美的意境和感那种包揽万物的博大胸怀和雄心壮志。通过画画,学生的兴趣染力,而且一味的背诵让学生对古诗词心生厌烦,望而却步,这样提高了,同时他们根据所画的内

4、容进行背诵,效果奇好,真是一举大大束缚了古诗词的教学。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两得。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古诗词的美韵,二、知人论世。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趣。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探讨如何提高1.占代词教学应强调知人论世古诗词教学课堂』二的情趣。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町乎?”诗人写诗都是一、释放诗歌的音韵美和画面美自己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情感悟。传统教学介绍作者时只是介诗歌是一门艺术,音乐、美术也是艺术,但诗歌却没能像音乐绍简单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大部

5、分学生对这些并没有很大的美术那样能够深入学生的心扉。那是因为音乐和美术相对诗歌更兴趣,如果能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为直观,能直接从听觉和视觉上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本身的重大经历等,学生受到吸引自然就会产生想深入了解的心的感受。所以想让诗歌也能够深入人心,那就得借鉴一下音乐和态。如,在教学《归同田居种豆南⋯下》时,给大家讲述作者陶渊美术的形式。其实诗歌本身就包含了音乐和美术的成分。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家的故事,学生顿时就对陶渊明1.释放诗歌的音乐美产生一种敬佩之情。这样学生在品读

6、中就能感受到作者那种孤傲诗歌最原始的形态就是劳动号子,它常与音乐、舞蹈结合而的性格,进一步能明白“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的“愿”究成歌,所以诗与音乐是相通的。每首诗都有一定的节奏,都有它竟是什么。此外,曹操的豪壮雄健,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的韵律,在音乐的氛围里学习古诗词,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顿挫,李清照的凄清婉转⋯⋯都是与作者浮浮沉沉的身世故事分《竹里馆》写月夜幽林之景,作者在其问深夜弹琴长啸表达一种安不开的,用这些故事切入可以大大增加学习的情趣。闲自得的心境,我在教学中配以《彩云追月》古筝曲,优美的

7、旋2.了解写作背景律,舒缓的节奏一下子就将学生带人一种幽静淡然的意境中去,任何诗作脱离了时代背景,都无法准确把握它的内涵。所以很多学生在听完曲子后就能较准确地抓住诗歌的意境。又如《夜教学时要让学生较详细地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的境遇感雨寄北》一诗,教学时我选择了饱含哀伤惆怅情调的古筝曲《蕉窗同身受,自然就会感悟诗中意境与诗词共鸣。如,在教学《茅屋为夜雨》作为这首诗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聆听时便不由自主朗读起秋风所破歌》时,学生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作者的经历这首诗。仿佛看到诗人与情人重逢共话夜雨的情景,如闻其

8、声,和当时的安史之乱却不了解,学生没有切肤之痛,就很难感受诗如I见其人。有的诗歌不仅要配乐,还可直接歌唱,我在教学苏轼中那种颠沛流离之深沉痛苦和作者致死还要为民着想的崇高思《水调歌头》时,就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这首词当歌曲教,我找想。教学时,我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介绍安史之乱这一历史背到了王菲唱的同名曲《明月几时有》让大家学唱,学生劲头十足,景,把杜甫四处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