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皮影艺术.pdf

漫谈皮影艺术.pdf

ID:58309309

大小:2.41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4

漫谈皮影艺术.pdf_第1页
漫谈皮影艺术.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漫谈皮影艺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术大观一艺术理论一066漫谈皮影艺术文一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一许林[内容摘要】皮影艺术也是甘肃民间古老艺术的宝贵遗产,它既承袭了传统的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气质和诱人的美的特征是稳定而不衰的。这株艺术的奇葩,需要人们的栽剪与培育。[关键词】甘肃皮影陇东皮影陇西皮影口传心授环县皮影影卷影戏一.中国古代影戏的渠流传世家的谱系来看,大约始于明末清初,而盛行独特,保留了甘肃古皮影的独特风格。二是以庆中国的影戏自北宋时期始见于一些书籍、笔于清代道光、成丰年间。自此以下,直接受陕西阳、正宁、宁县、环县及平凉地区各县的陇东皮影,记、野

2、史的记载。但是,那时的影戏已是颇具规模、西路,甚至陕西东路影戏的影响。它是以环县的道情影腔及其他地区的弦板腔为其初具流派,而且是名家辈出了。影戏在当时已经近世以来,甘肃皮影几经兴衰。至今,虽然声腔体系。三是以武威为中心的河西皮影,虽然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影戏的产生,当然要早于在其他省区的影戏流派已经难以见到了,但是在这一带的影戏已基本消失,但早年是十分盛行的。这个时期,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过程一样,甘肃的一些偏远山区仍然保留了它的一席阵地。它的影腔主要为道情影腔及河西眉户。当地在早它的形成应是一个漫长的演进、吸收、融合与改在这些地方仍可以看到当年那种“

3、一担挑”、“一年还创造“拓灰”刻制皮影的技术。造的嬗变过程。近代,不少研究者力求从典籍的驴驮”的影戏班子。每逢节日、收成之后,还有(一)陇西皮影记载中,寻求蛛丝马迹,以便将影戏的产生溯源小型皮影戏的演出,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的观众。天水、定西两个地区的所有县市,都曾有过更早,有些也颇为牵强附会。l9世纪由于敦煌变对于研究皮影艺术来讲,甘肃算是保留较完整、皮影的分布,几乎遍及每个村镇。一直到解放初文的发现,对我国民间说唱文学的发展,才有了较丰富的地区了。一些山区由于长期处在半封闭期,还有整个村庄专门从事雕刻、演唱皮影。通进一步的阐明。国内一般认为中国影戏的产生,

4、的状态,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始的艺术形渭榜罗乡朱家坪,过去几乎家家唱皮影,有的一约在唐末五代时期(875—960)。这是世界影戏最早态。例如,甘肃河西一带的“河西宝卷”,不但家就可组成一个戏班。至今仍可以找出不少老艺的记录了。遗留下来的一些有关影戏的记载,也是是说唱文学上的“活化石”,也是与古影卷有着人,如朱连山、朱玉山、朱秀山、刘地川等,他有关影戏极其珍贵的史料,这同样是其他皮影国家密切血缘关系的前身。们都是50年以上演唱兼雕镞的民间艺人。天水琥所没有的。更珍贵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珍藏着早期甘肃的影件有两类,一类是来自于陕西珀乡霍家川也有几位有60

5、年演唱史的民间艺人。一面宋代方镜,镜背纹饰中有一个双手各持人形的东部,一类是甘肃艺人本身自制的影件。来自干有的地区,艺人世传影戏可以向上追溯九代。由儿童坐于屏幕(亮子)后,幕前有5个儿童围观,陕西的包括凤翔、宝鸡、乾县,也有来自于同州(今于是世代传袭,口传心授,加之山区艺人多没上形象地体现了宋代影戏演出的实况。东京梦华录》大荔)、华邑等地的影件。如果将甘肃各地皮影的过学堂,逐渐摒弃了影卷,仅凭记忆,见景生情,卷五“京瓦伎艺”记载当时不但大人喜看影戏,分布标注于地图上,不难看出,甘肃的皮影是由插科打诨,所谓的“书七、戏三、灯影戏的胡编”。儿童尤爱看。正月元宵

6、,北宋汴梁的“每一坊巷口,陕西大体上沿着古丝绸之路传人甘肃的。它的最而且为了应付连日连夜的演出,也有“三紧、四慢、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西端止于敦煌。再往西调查,则没有演出过皮影五松和”的演出节奏。实际上,早期陇西皮影是儿相失,以引聚之”。此外,山西繁峙岩山寺文的回顾与记载,也没有影件的遗留。过去,曾有按照影卷演唱的。这一带保留的影卷卷目有173卷,殊殿金代大定年间(1l62一l189)壁画,也绘出一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影戏来自于印度。据此,诸如:五福堂、玉莲环、苦节图、馀庆图、忠孝图、个儿童手持人形在屏幕后表演,幕前有儿童在观我们可以

7、肯定地说,中国的影戏不是来自于印度,升官图、福寿图、五雷阵、黄河阵、诛仙阵、阴魂阵、看。这幅画表现了当时儿童玩耍影戏的情景。这是而是创始于中华本土。哪吒卷、牧羊卷、药王卷、香山卷等,有的是失目前唯一遗留的有关古影戏的壁画,使人不但能看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有的研究者认为兰州、佚的卷目。到当时的形象记载,而且从手持的影件形式来看,华亭是北京皮影的发源地。其说:“相传自明中这一地区的古皮影,保留了甘肃皮影原始的也很有研究参考的意义。叶从甘肃兰州和华亭一带先后传到河北涿州、后特点,体长15~l8厘米,皮板较厚,镂空度大,探讨我国影戏的发祥地,似乎已成为影戏研传到京

8、西北郊农村⋯⋯”这里虽说是“相传”,臂长达腿的中部。阳刻的旦脸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