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docx

《白杨礼赞》教案.docx

ID:58538245

大小:70.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21

《白杨礼赞》教案.docx_第1页
《白杨礼赞》教案.docx_第2页
《白杨礼赞》教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说说

2、校园白杨树特点2.简介作者。(1)让学生起来介绍。(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要求:记住作者)。二、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大毡子主宰倦怠婆娑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恹恹欲睡坦荡如砥秀颀虬枝纵横决荡妙手偶得三、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

3、。(出示课件或导学卡。)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四、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4、五、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要求:让3号、4号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如: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第1页共2页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明确:(景美、形美、神美。)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5、,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

6、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学生说出一点即可。)9.研读赏析第7段。(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白杨树象征了什么?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⑤背诵本段。(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

7、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六、梳理巩固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七、拓展训练(如果有时间可在

8、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白杨礼赞茅盾1.象征2.排比、反问2012.02第2页共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