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

ID:58756888

大小:1.17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0-10-03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_第1页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_第2页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_第3页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_第4页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一、氨气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_____气体刺激性_____溶于水比空气___无色极易小【微点拨】液氨是氨气加压或者冷却氨气后得到的,属于纯净物。2.化学性质:性质反应方程式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与酸反应盐酸_____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H2ONH3·H2ONH3+HCl====NH4Cl2NH3+H2SO4====(NH4)2SO44N

2、H3+5O24NO+6H2O高温======催化剂【微点拨】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但氨气不是碱。二、一水合氨(1)弱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H2ONH3↑+H2O△====【微点拨】1L1mol·L-1氨水中含NH3、NH3·H2O、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而不是指NH3·H2O为1mol。三、铵盐1.物理性质:颜色溶解性状态_____易溶于水_____白色晶体2

3、.化学性质:(1)受热分解:(写出下列铵盐受热分解方程式)a.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b.NH4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碱反应:铵盐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药品:NH4Cl、Ca(OH)2②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③装置: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④收集:_____排空气法。⑤干燥:NH3通过盛有_______的干燥管。⑥验满:用湿润的红色_____试纸或沾有_______的玻璃棒。【微点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向下碱石灰石蕊浓盐酸3.氮肥:【自我小测】1.思考辨析:(1)液氨就是氨气的水溶液。 (  )分析:×。液氨是液态氨,是纯净物,而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2)氨气与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和氨气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一

5、样,二者均会产生白烟。 (  )分析:×。由于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所以与氨气反应时不会有白烟产生。(3)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气生成。 (  )分析:×。铵盐受热易分解,但是不一定都有氨气生成。(4)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为+OH-NH3↑+H2O。 (  )分析:×。例如,硫酸铵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的反应就不可以用+OH-NH3↑+H2O表示。(5)碳酸铵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所得产物种类相同。(  )分析:√。碳酸铵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得到氨气、水和二氧化碳。△====△====2.(LK必修1·

6、P84改编)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无色气体是 (  )A.H2B.NO     C.NO2D.NH3【解析】选D。由无色气体首先排除NO2;H2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氨气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3.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解析】选B。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干燥,由于氯化钙吸收氨气,也不能干燥氨气。4.(LK必修1·P83改编)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7、(  )A.易液化B.比空气轻C.极易溶于水D.能跟水反应【解析】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内压减小,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一、氨气的喷泉实验思考探究:图中的烧瓶中装满干燥的氨气,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即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喷入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1)为什么烧杯中的水会喷入烧瓶?(2)喷泉实验与生活中的喷泉原理相同吗?【归纳总结】1.实验原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大,两者接触时,短时间内产生足够大的压强差,烧杯内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烧瓶,形成喷泉。2.实验装置。3.实验成功的关键

8、——“三要”:(1)装置气密性——要好。(2)烧瓶和气体——要干。(3)烧瓶内的氨气——要满。4.能形成喷泉的两类情况:(1)极易溶于水或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可形成喷泉,此类气体有NH3、HCl、NO2等。(2)气体与能与之反应的液体形成喷泉,如酸性气体(Cl2、CO2、HCl、NO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等。【拓展深化】1.喷泉实验形成溶液浓度的计算实验完成后,溶液充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