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2).pdf

桃花源记教案(2).pdf

ID:58782315

大小:217.25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9-29

桃花源记教案(2).pdf_第1页
桃花源记教案(2).pdf_第2页
桃花源记教案(2).pdf_第3页
桃花源记教案(2).pdf_第4页
桃花源记教案(2).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案(2).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布置】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读懂课文大意。3、了解作者陶渊明。〖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异义、省略成分等复杂的语言现象。〖教学设想〗通过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同学间互相进行试讲的方法,学生基本在指导下自学课文。〖教学过程〗一、介绍、了解作者陶渊明教师介绍:今天咱们来认识中国古代东晋时一位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他生于东晋后期,经历了晋宋易代的变化,当时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

2、不羁。少年起就经历了许多政治上的纷扰,出仕到辞官归隐更是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化,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的和不满的。“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安贫乐道,乐天知命,清高自赏,消极遁世,多写田园风光,;...文风清新质朴,恬淡自然,简洁含蓄而又富有韵味。历代都有很多人为陶渊明的诗文作注,其人数仅次于杜甫。二、解题《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二、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2、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四、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强调局

3、部字词的读音生字:俨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诣、骥、津多音字:豁然、衣着、间隔、舍、语、属答还遂通假字:要—邀一词多义:志、寻、遂一义多词:悉、并、具、咸、皆古今异义:妻子、无论、交通、绝境、间隔五、学生两人一组,参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之后请几位学生起立说课文大意,老师和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他们翻译得不够准确的地方六、作业;...1、读课文三遍;2、整理课堂上找出的几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以渔人的行踪为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他的所见所闻的记叙方法。2、学习巩固关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异义的区别以和一词多义等

4、古汉语知识。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认识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教学重点〗1、从分析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这一社会入手,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2、巩固古汉语知识。〖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源这一社会理想的实际意义。〖教学设想〗用指导自学、学生试讲、启发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教学过程〗;...一、集体朗读课文二、逐段分析课文分析第一自然段:1、朗读。2、说本段的大意,注意几个地方的准确翻译:⑴武陵人:五陵郡有一个人,二不是指整体⑵缘溪行:行,指乘船行⑶忘路志

5、远近:远近,偏义复词,实指忘了路多远⑷夹岸数百步:指两岸数百步之宽,不是指沿河多长。⑸甚异之:之,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体是指文中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⑹穷:走到头,穷尽3、讨论明确几个问题:⑴找出交代渔人行踪的语句: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⑵本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哪些情况?(时间、地点、人物)⑶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注:语言简洁,形象鲜明,是千古名句)⑷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异之”)⑸总结:桃花林的突然出现和渔人的欲穷其林,使;...读者发生了悬念。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分析第二自然段:第一、以自学为主,

6、学生理解内容,进行试讲,教师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语言现象,翻译本段文字的大意:1、句子成分的省略:林尽(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山口)初极狭,⋯⋯(渔人)复行,⋯⋯(山口)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2、一词多义:舍:舍船(舍弃);屋舍(房屋)3、古今异义:交通:今义指交通运输,而在文中指交错相通4、然:做形容词的词尾,可译为“⋯的样子”5、同义词:悉、全、都、并、一齐、都第二:讨论分析:1、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明确: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2、文中写初入桃花源所见所闻,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明确:

7、⑴写桃花源中的环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之声。⑵桃花源中的人从事的工作、衣着和神态。;...3、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生自由发言,明确:土地、屋舍、鸡犬之类的描写──和平宁静,社会安宁人们往来种作──人人辛勤劳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丰衣足食,过着丰衣足食的愉快生活4、作者写桃花源的初步见闻,有何意义?明确:与实际生活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桃花源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压迫人们生活困苦,谋生艰难──怡然自乐,生活快乐幸福战祸四起,民不聊生──一派优美、宁静、安宁的景象作用:明写桃花源,暗在讽刺实际

8、,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实际生活的不满。第三、齐读第一、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