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

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

ID:58871270

大小:1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0-26

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_第1页
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_第2页
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_第3页
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_第4页
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第六章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第六章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第六章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第六章2017实验心理学之知觉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2、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简单的、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

3、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

4、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1、视觉系统对拓扑差异的敏感性 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每幅图中心的黑点,每幅图呈现5ms,然后

5、呈现空白屏幕作为掩蔽刺激,干扰视觉系统对刺激图形的知觉。 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刚才呈现的两幅图是否相同。 2、封闭性的优势效应 (四)形状知觉的时间因素影响 掩蔽 后效:间距后效 形状后效 关联后效 (五)知觉定势(知觉的理解性) 定势和自上而下加工 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的知觉,它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运动知觉的产生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在视网膜上留下轨迹,二是观察者自身运动(身体运动、眼球运动等)所提供的动觉信息。 (一)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观察者静止,物体以一定速度做空

6、间位移,使观察者产生的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的阈限 引起真动知觉的主要变量是刺激映像在网膜上运动的速度。当物体运动速度过于缓慢时我们对它的位移便不能觉察。 刚刚可以辨认出的慢的运动速度被称为运动知觉下阈(2分-6分/秒)。刚刚可以辨认出的快的运动速度被称为运动知觉上阈(35度/秒)。 决定运动知觉的是角速度。 2、影响真动知觉的因素 物体的距离(高估较近物体的运动速度) 物体的大小(高估较小物体的运动速度) 物体与背景(低估背景的运动速度) 学习与经验(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 (二)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连续的静止

7、刺激在视野的不同地点出现,使观察者产生的运动知觉。 决定似动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前后图案出现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距。 (三)诱动知觉 诱动知觉:观察者本身在运动,或者两个以上的对象彼此互换的空间关系发生变化,使观察者产生的运动知觉。 [page] 四、空间知觉 人眼的视网膜是一个平面,也就是一个二维空间的表面,但是它却能看出一个三维的视觉空间。 这是因为人在空间知觉中能依靠许多客观条件与机体条件来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这些条件又可以分为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一)生理线索 1、眼睛的调节 眼睛的睫状肌可以对

8、水晶体进行调节,以保证视网膜的清晰。看近物时水晶体凸起,看远物时水晶体扁平。(10米内有效) 2、双眼视轴辐合 为使物体的映像落在视网膜感受性高的区域里,双眼视轴必须进行一定的辐合运动。 看近物时眼外肌紧张度增加,两眼球转向鼻侧,视轴趋于集中;看远物时,眼外肌紧张度减少,视轴趋于平行。(几十米内有效) (二)单眼线索 刺激物所具有的、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觉到的空间线索被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