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问题(热胀冷缩热传递热比容)答案.doc

初中物理问题(热胀冷缩热传递热比容)答案.doc

ID:58969737

大小:17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6

初中物理问题(热胀冷缩热传递热比容)答案.doc_第1页
初中物理问题(热胀冷缩热传递热比容)答案.doc_第2页
初中物理问题(热胀冷缩热传递热比容)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问题(热胀冷缩热传递热比容)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热胀冷缩问题一1思路点拨一般固体材料,遇热都会膨胀,遇冷都会收缩,不同的材料,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其热膨胀冷缩的程度往往不同.取两块热胀冷缩程度不同的金属片(例如M的热胀冷缩现象比N的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将其粘合成为一块,称为双金属片,如图所示.由图示状态开始,其其温度升高,则两金属片都会发生膨胀,但一侧金属片膨胀得多,另一侧金属片膨胀得少,则这个双金属片整体便会向膨胀得少的一侧弯曲(例如向N一侧弯曲);反之,若从图示状态开始而其温度降低,则此双金属片将向另一侧弯曲.本题所用双金属片为铜片和铁片铆合而成,铜的热胀冷缩比铁更强,故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将向铁片一侧弯曲,左片为铁片.若调

2、节图中的旋钮C,使静片向左移动一些,则双金属片要向左弯曲得更多才能使电路断开,这时对应所需的温度更高,即调温电熨斗的设定温度值将提高.答案:热膨胀,铁,高.2思路点拨冬天,室外气温往往比室内气温低很多,自来水笔在室外时,其笔囊中的空气温度也较低.当将其带入室内时,笔囊中空气温度会随之升高.由此,这部分空气将发生膨胀而把笔囊中的墨水挤出.答案:C热胀冷缩问题二1思路点拨玻璃传热较慢,所以当玻璃的一部分突然遇热(或遇冷)而使其温度变化很多时,其他部分的温度往往难于很快地随之变化,由此可使玻璃的各部分间温差较大,又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之故,由此而使得玻璃的各部分热膨胀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差别

3、太大时,则可能使玻璃制品碎裂.冬天,环境温度较低,玻璃杯的温度也就较低,若骤然向玻璃杯内倒入开水,则杯的内层受热明显膨胀但外层受热不够而膨胀得少,由此可导致杯炸裂.若先将温水倒入杯中将杯“预热”一下,再倒入开水时,则杯的内外层将不会有太大的温度差而避免了杯子的损坏.答案:C2思路点拨当温度升高时,铜和铁都会受热而膨胀,而在升高同样温度的情况下,铜膨胀得比铁多.在图所示的情况下,则铜和铁的重心都会因棒的膨胀而远离支点,但铜远离得多些,铁远离得少些.由杠杆的平衡原理知棒将发生逆时针方向转动,即其左端下降,右端上升.答案:C热传递问题一1思路点拨地球表层的空气,由于其热容量较小,故随着春夏

4、秋冬四季太阳光照射强弱的不同,其温度有明显变化.夏天热,冬天冷.而地球表层的泥土砂石和其中的水,其热容量比空气大很多,且又不像空气那样易于流动而便于吸热和散热,所以地球表层的泥土砂石的温度随四季变化就没有空气那么明显,井水的温度与它旁边的泥土砂石的温度是相等的,故井水的冬夏温度变化就比地面空气的冬夏温度变化要小.由此,人们对井水便有冬暖夏凉的感觉.答案:A2思路点拨没有油覆盖的菜汤,相当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水是很容易蒸发的,由于蒸发要吸热,所以这样的菜汤就容易冷却,蒸发致冷是菜汤冷却的主要原因.多油的菜汤,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有一油层覆盖在水面上,由此阻止了水直接向空气中蒸发,

5、而油本身又是在常温下蒸发得很慢的,因此多油的菜汤蒸发致冷的效应就弱于少油的菜汤,所以多油的菜汤也就不易冷却.答案:D热传递问题二1思路点拨夏天的草帽是为了挡住太阳光使之不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使人不感到太热而感到凉爽一些,草帽挡住太阳光就是挡住由太阳光而传到人身上的热,太阳光传热的途径是热辐射,故夏天戴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热辐射.冬天,气候寒冷,冷空气与人体接触,人体温度高于空气温度,人体就有热量传给冷空气,这种传热过程为热传导.此是,人们戴上棉帽,就使得帽内空气不容易向外散热而能保持较高的、与人体温度相近的温度,这样,人脑部和这部分空气之间的热传导就减弱了,人脑部就感到暖和.可见,冬天戴

6、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人脑部与周围冷空气间的热传导.答案:热辐射,热传导.2思路点拨炒菜时,菜较冷,而锅很热,冷菜和热锅直接接触,由于两者间有温度差,则有热量由锅传递给莱,使菜吸收热而被炒熟.所以此时利用的热传播方式主要是传导.答案:传导热传递问题三1.第一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因为从两图线的比较可以看到,两种材料同样包裹的烧瓶内,同样温度的满瓶热水比较,第一种材料包裹的瓶内热水温度降低较慢.2.当时的室温约为20℃.显然,当瓶内水与室内空气温度相等时,两者间达到热平衡,即瓶内水温降至室温时,将不再变化.图线表示瓶内水温最后维持为20℃不变,可见室温应为20℃.3.所得数据中,t=35m

7、inn时的T1=50℃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时的疏忽所产生的错误.因为瓶内水温应该是在连续逐渐变化的,所以描述这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应该为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则各个不同时刻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点都应该在这一光滑曲线上.图中各实验数据点都分别在自己所对应的曲线上,惟有t=35min时的数据T1不在其对应曲线上,且偏离此曲线较远,表明该数据点的数值与当时的实际值偏离太大,即该点为一错误的数据点.物理学上用图像来研究两上相关变化的物理量间的关系是一种常用的办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