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ID:58973448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6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1页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2页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06—0113—01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化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也是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结合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也是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

2、趣并且学好化学的前提。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而有效地进行德育滲透呢?  一、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科学认识物质世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想方法,深刻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时,向学生讲解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此时应特别强调氧化和还原虽然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但它们却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

3、对立又统一,从而让学生懂得对立统一的观点。又如,在学习《燃烧与爆炸中气体的爆炸极限》以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时,就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这就是量变引起了质变。  二、结合名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许多科学发明和创造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其中在化学领域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科学家,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盐》的时候,可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他自幼勤奋好学,在美国取得了化学博士学位。当他看到祖国的制碱工业一直被美国垄断,非常气愤,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在国

4、内建起了制碱厂,并通过反复实验,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创立了名震中外的“侯氏制碱法”。由于其先进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优异,并在1925年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三、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大量有害物质向外排放,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危及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人类自身生存的严重后果:大气污染,雾霾笼罩一座座城市,全球气温日益变暖,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大片森林消失,土

5、地沙漠化,江河湖泊受到污染,大量生物死亡等,地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尤其是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新闻报道、图片、视频短片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道德教育,让学生目睹一桩桩环境恶化的事实从而产生环境保护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放出的实验时,如生铁的冶炼反应:3CO+Fe2O3=2Fe+3CO2实验时,可提前预设问题:该实验的尾气中含有哪些气体?如何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设计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尾气处理装置并运用于该实验中。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不是停留在口

6、头上,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又如,在学习到《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汽车尾气”等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应当处理达标后才允许排放。当然上述的确是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确实是重点治理的对象。但是说到这些给学生的感觉好像是说给别人听的,环境被污染都是因为别人,而治理污染也是环保部门的事,环保好像与自己无关。这时候教师应当结合农村的实际,让学生想想我们自己和家庭生产生活中有没有做出过污染环境的事呢?于是学生会从自身找出许多污染环境的行为,如校园内、大街上随手乱扔废弃物,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塑料袋,自家

7、农田植物秸秆随意焚烧,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环保原来与自己如此之近,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之,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只要教师有育人为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难发现在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极好素材。但是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也要注意其策略和方法,不得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做到持之以恒。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通过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一定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教育目的。  编辑:张昀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