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庄矿设计说明.doc

曹庄矿设计说明.doc

ID:59185809

大小:426.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9-10

曹庄矿设计说明.doc_第1页
曹庄矿设计说明.doc_第2页
曹庄矿设计说明.doc_第3页
曹庄矿设计说明.doc_第4页
曹庄矿设计说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庄矿设计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矿区概况1.1矿区地理交通位置惶庄煤矿位于裹安市以西,肥城市(原肥城县)境内。曹庄煤矿距肥城市(原肥城县新址约8.5km,泰湖铁路横贯矿区南部,肥城车站东距京沪线泰山车站32km;北距省城济南103km;南距兖州117km,均有铁路、公路相通;西由泰平公路及泰临公路经黄河大桥可直通京九线聊城站及河南省,交通十分便利。1.1.2地形、地貌曹庄井田位于肥城矿区中部,东邻杨庄井田,向西依次为大封、陶阳、白庄、查庄、国庄井田。区域为一四面中低山环绕,向西南开口的盆地地形,四周出露的中低山,高为+300~+5

2、22m,为盆地的自然分水岭。盆地中部为第四系覆盖的平原地貌,绝对高程为+70~+120m,地势由东向西南方向倾斜。曹庄井田处在北部山麓与平原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绝对高程+102一+142m。1.1.3河流及水系煤田南部康王河由东流向西南汇入汶河,境内主要有四条季节性河流,即月庄河、仪仙河、马庄河、尚古庄河由北而南流入康王河。1.1.4气象及地震本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明显,春夏两季多东南风;秋冬两季多北风,历年最大风速19ls。历年(1958~1990)平均降水量为62.46Um;1991~2001)平均)平

3、均降水量673.9m,年平均蒸发量0年前为1846mm,190年一200年)为1673nun。全年52%的降水都集中在7~8月份,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降雨量最大,为972.7um,7月份最大降雨量达567.0mm。为近百年未遇特大洪水,水位高于河床2,9m(东二铁路桥下河床)。历年极端气温。20~+39.6“C,历年平均气温(1986~2001)为14.3'C,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4.6’C。区内气温呈历年增高变化趋势,由1986年平均气温12.53’C增至2001年的14.04’C,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根据国家地震局

4、和建设部震发办C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山东泰安地区的地震烈度为6度。1.1.5本区经济状况本矿区内有村办窑厂等小型企业,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劳动力充足,可通过招募合同制工人或临时工解决。矿区附近20m范围内有水泥厂、砖瓦厂、沙厂、料石加工厂;木木材可在泰安大量采购。1.1.6水源及电源本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水源均为奥灰水。以第四系潜水作为供水水源。(1)宿舍区生活供水宿舍区供水水源是奥灰水(1#水井和3#水井)。原始水位标高在+62~+63m左右。在

5、井下施工水源井一眼,供水管路由井下经副井井筒到地面,一部分供工业广场用水,一部分反压井下供井下防尘用水。(2)供水水源水质矿井生产及生活区用水均为奥灰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3)供电系统本矿井工业广场内现有新35Kv变电所一座,6Kv老变电所一座。新35Kv变电所电源一路来自肥城110Kv变电站,线路长度3.1m,导线型号为GJ-95,简称肥曹线;另;另一回路由杨庄矿3SKV变电所转供,简称曹杨线,导线型号为LGJ-95,线路长度1.9km,该变电站留有备用进线位置一个。老变电所现为6Kv变电站,供电电源引自新变电

6、所6Kv母线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质构造曹庄井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煤田东部,为一以断层为主的单斜构造。地层大致倾向北,倾角0。一40°,一般5°一15°。地层:本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别叙述如下(1)二迭系(P)厚444.04m,下二迭统下部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①下二迭统山西组厚93.98m,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四层,主要岩性以过渡性砂岩、粉砂岩为主,有牛量粘土岩,含芦木、轮叶、鳞木、翅羊齿、苛达木、线银杏、‘萑羽叶、楔卜‘等植物化石。顶部以老1煤层之上砂岩与下石盒子组接触,底部以4煤层乙下砂岩与太原组接触,可采

7、煤层有1、3层。3煤层为厚煤层,在井田内赋存稳定,厚忐变化不大,与丘它层对比忐易,本身即具标志意义,可作为标志层。②下二迭统下石盒子组厚62.06m,主要岩性为紫灰、灰、灰绿色的粉砂岩为主,中下部夹有灰白色中厚层、中粗粒砂岩一一三层,不稳定,以石英长石为主,下部夹有一层赋存不稳定的薄层煤线或炭质页岩。③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P2)厚288m,上部受到剥蚀,主要岩性为杂色粉砂岩、泥岩等,夹有不稳定的不纯的铝质岩以及中厚至厚层中粗粒石英长石砂岩,底部以一层厚度变化较大的砂砾岩(有时为含砾粗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二迭纪后经受印支、

8、燕山运动,使二迭系地层与上覆第四系呈不整合接触。(2)第四系(Q)平均厚度为62.4m,两极厚度22.2~127.Om,南薄北厚,在靠近井田北部边界处厚度在845一127Om之问,岩性主要为砂质粘土和粘土砂砾层。上部有一一层含水砂层与砂砰蝉丰层交竺砰层,不稳定,含水砂层单层厚度为0.9~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