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

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

ID:59241403

大小:3.48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9-26

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_第1页
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_第2页
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_第3页
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_第4页
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古工作与史前遗址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臺灣的史前文化與原住民第一節考古工作與史前遺址考古的重要性文化史的重建欲探詢史前人類生活情景:仰賴考古遺址的發現與挖掘。臺灣最早發現的遺址:臺灣芝山岩目前已出土的史前遺址:有1000多處史前年代區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史前時代:文字發明前的時代歷史時代:文字發明後的時代重建生活方式舊石器時代:過著採集、漁獵生活,並以打製石器為主要生活工具。新石器時代:石器已改為磨製,另栽培農作物及使用陶器,出現社會階層。金屬器時代:使用鐵器,普遍過著定居型農業生活,商業與宗教祭祀活動漸趨頻仍。考古的

2、重要性解釋文化及社會變遷建構臺灣的史前文化。了解史前人類生活資料的重要寶庫。考古的重要性臺灣史前文化年表舊石器時代代表性文化:長濱文化、網形文化(一)起源時值第四冰河期晚期,臺灣與大陸相連,人類為追蹤狩獵動物,由華南來到臺灣,進而定居台灣。(二)階段:舊石器時代晚期(三)年代:長濱文化:距今約五萬年到三萬年前網形文化:確實年代尚未測定(四)分布:長濱文化:臺灣東部及恆春半島海岸地帶網形文化:西海岸中北部丘陵台地(五)生活特徵:主要依靠採集、漁獵為生已知用火不懂得畜牧和農耕用打製法製成石器居住在海邊的洞穴舊石

3、器時代長濱文化(臺灣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史前遺址)長濱文化的八仙洞遺址長濱文化的石器網形文化網形文化(臺中縣月湖遺址出土)說明臺灣最早的史前文化,扁橢圓形礪石,從單面兩邊打剝而成,於一端交會形成可以使用的刃部,除為舊石器時代代表性器物,亦具對稱性美感。舊石器時代(六)人類化石:左鎮人發現地:臺南縣左鎮鄉菜寮溪年代:距今約三萬年到二萬年前發現遺物:人類的頭骨與牙齒化石重要性:目前所發現年代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頭骨及牙齒化石臺灣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分佈長濱文化:距今約5萬至5千年間。網形文化:分佈於西海岸中北部丘陵

4、台地。左鎮人:距今約2~3萬年前。新石器時代(一)起源約距今一萬年前,第四冰河期結束,海水全面上升,臺灣逐漸脫離中國大陸成為孤島。(二)分期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三)特徵(1)早期代表性文化:大坌坑文化年代:距今約7000到5000年前生活方式:磨製石器燒製陶器(粗繩紋陶文化)種植根莖類作物已知定居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三大特徵製陶過程大坌坑文化新石器時代(三)特徵(2)中期代表性文化:臺北的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臺中清水的牛罵頭文化、臺南仁德的牛稠子文化。年代:距今約5000到3500年前生活特徵:開始栽

5、種稻米、小米等作物有社會組織與特殊墓葬方式製陶技術提升,陶器上有細紋(細繩紋陶文化)新石器時代d)圓山文化─貝塚為遠古先民撈捕河湖、海洋魚貝之佐證。e)牛稠子文化─臺灣最早發現栽種稻米之記錄。圓山貝塚圓山文化的石器牛罵頭遺址牛罵頭文化以臺中縣清水鎮的牛罵頭遺址命名,距今約4500~3500年前,是目前新石器時代中期臺灣中部地區的代表,也是確知的最早一層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圓山貝塚出土的烏蜆(新石器時代中期)貝塚為圓山文化的最大特色,貝殼種類有烏蜆、牡蠣、九孔螺…等等,這些種類多半屬於半淡半鹹水性的貝類,可

6、驗證圓山時期臺北湖為一鹹淡水交雜湖泊。芝山岩出土的炭化稻穀(新石器時代中期)芝山岩文化遺址位於臺北士林芝山岩附近。是首處被發現的臺灣史前時代遺址。保存了許多有機質遺物,如木製器具、繩索、稻穀及植物種子等。南科考古遺址發現稻米育種石器時代就有 更新日期:2008/09/0304:32周曉婷/南縣報導南科考古遺址自2000年以來,陸續挖出稻米化石,總計數量將近廿萬顆,研究人員發現,稻米化石年代距今約4500年到500年,從最早的大小不一到顆粒愈來愈大,推測石器時代人類已有育種觀念,且連同出土的小米、綠豆等化石,

7、都是當時人類主要植物營養來源。最早稻米化石距今4500年前南科考古隊長、現任樹谷基金會考古中心主任朱正宜解釋,南科出土的稻米化石,年代最久遠的距今約四千五百年,是台灣現今考古遺址中,所挖掘出最早的稻米化石。在南科周邊卅多處考古遺址中,都曾挖出稻米化石,但以南關里東遺址及右先方遺址兩處最多。新石器時代代表性文化:北部植物園文化、中部的營埔文化、南部的大湖文化、東部的卑南文化與麒麟文化。年代:距今約3500到2000年前生活特徵:普遍出現稻米等穀類作物的栽種聚落人口變多,分布由海岸向內陸伸展。(三)特徵(3)晚

8、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有陪葬品的出現。有貧富分化及社會地位的分級。交通能力強。(三)特徵(3)晚期卑南文化人形玉玦卑南文化石板棺(新石器時代晚期)卑南遺址是目前臺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出土了許多石板棺以及棺內精美的陪葬品,是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址。圖源出處植物園文化的主要器物金屬器時代年代:距今約2300年以前代表文化:北部:十三行文化(台北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2000B.C~500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