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

ID:59326494

大小:4.47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9-20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_第1页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_第2页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_第3页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_第4页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地下建筑概述地下建筑烟气流动特点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第一节地下建筑概述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岩石和土层中的比附近地面标高要低2米以上的建筑。包括附建的地下建筑和单建的地下建筑。附建式地下建筑队是附建在高层建筑下部,其层数有一层至三层或更多层不等,如地下商场、旅馆饭店、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地下停车场等。单建式地下建筑是单建在室外自然地坪以下或岩石中的独立建筑,如地铁、铁路隧道、海底隧道等。1、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2、提供适宜的环境。3、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人类社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大量的

2、地下建筑应运而生。如地下商场、地铁、地下住宅等。这些场所的开发利用是有效地利用空间、解决人口膨胀与土地资源紧缺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出于国防建设的考虑。二十一世纪,地下建筑物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势。第二节地下建筑及布置特点组成:出入口、通道、洞室一、出入口:1、出入口的种类:主要出入口、安全出入口、连通口、特殊用途出入口、临时出入口2、出入口的形式:水平出入口倾斜出入口垂直出入口二、通道主干道、连接通道、迂回通道三、洞室贯通式梯式环式棋盘式厅式第三节地下建筑火灾特点1、烟大、温度高2、人员疏散困难3、泄爆能力差4、扑救困难1、散热困难,

3、温度迅速升高。2、供氧不足,发烟量大。3、出入口少,烟气不易散出。4、电源被切断,通风、空调系统失灵。地下建筑发生火灾,由于地下建筑绝大多数无窗,而且与外部相连的通道少,面积小,发生火灾后在封闭空间内,热烟排不出去热量骤集,散热困难、地下空间温度提高快,可能较早出现轰燃现象。此时火灾房间的温度会很快由室温上升到会800℃-900℃,烟气温度可达600℃-700℃,火源温度可达1000℃以上,热危害严重。火场温度高、烟气浓,不易散出人员疏散困难(1)火场温度高,对人员易造成伤害(2)烟气浓度大,造成能见度较低当烟的浓度大时,即使通道

4、内有诱导灯指示但能见度低,视距往往低于3m,甚至不足1m,加上人们在火灾状态下的惊恐心理,使逃离火场的难度加大,甚至寸步难行。(3)烟气的毒性大,造成人员疏散过程中晕倒地下建筑火灾时,由于缺氧严重,使高温下的可燃物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毒气增加,一些现代地下建筑内装修使用高分子材料,火灾时产生大量毒气,更增加了烟气中的有毒物质含量。(4)出入口少,易造成人员拥挤、践踏(5)当火源处于出入口时,烟火会封锁疏散通道人员耐热温度表温度℃15014010065-8045-6535-4535-41时间〈5分钟5分钟30分钟2小时4-

5、8小时16-20小时27-72小时温度到43℃不能够正常调节,到54℃毛细血管破坏CO浓度对人体的影响浓度%接触时间与症状的关系0.022~3小时内头部轻度头痛0.041~2小时前头部头痛,吸气2.5~3.5小时后头部头痛0.0845分钟头痛,吸气2小时晕倒0.1620分钟头痛,吸气2小时死亡0.325~10分钟头痛,30分钟死亡0.641~2分钟头痛,10~15分钟有死亡的危险1.281~3分钟死亡各种可燃物质燃烧生成的有毒物质物质名称燃烧产生的主要有毒气体棉花、人造纤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羊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氰化

6、氢聚苯乙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乙醛聚氯乙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尼龙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乙醛、氰化物酚树脂一氧化碳、氨、氰化物三聚氢铵一氧化碳、氨、氰化物环氧树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丙醛扑救困难(1)灭火进攻路线少(2)地下高温、浓烟会对消防人员造成危害:需较长的准备时间.(3)探测火情困难:地下能见度低,消防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地下建筑起火点位置及燃烧情况,难于找到或接近着火点;火场的照明条件差。一是无自然采光,二是事故照明的效果不好。(4)战斗展开困难:通道狭窄,转弯多,门卡多,出口少,灭火进攻路线少,战斗

7、展开困难;烟尘封锁出入口时,战斗员无法深入内部,水枪射流打不到着火点.(5)通讯指挥困难:地下建筑对电信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对通讯设备干扰大.(6)灭火剂的使用受限:对于人员较多的地下公共建筑毒性较大的灭火剂不宜使用.第四节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一、扑救技术与战术的运用(一)初期火场自救1.组织人员疏散2.关闭通风、开启排烟3.关闭防火门4.开启固定灭火设施(二)疏散与营救加强疏散系统管理;要有详细的人员疏散计划;严格控制人员的流向和数量1.准备逃生工具2.选择逃生路线:3.强攻救人发光救生引导线救援人员携带工作灯、强光照明灯进入灾害现

8、场内部,沿疏散通道铺设发光救生引导线,放置自蓄灯及吸附式发光导向指示标志,并利用地面照明车引入移动照明灯,同时,在可能引起迷路的重点部位派专人留守,指引疏散群众沿正确路线撤离。(三)排烟地下建筑火灾与地上建筑火灾的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烟气的危害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