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

ID:59334017

大小:19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9-04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1页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2页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3页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4页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2007-10-4本试题卷分选择题(1至12题)和非选择题(13至22题)两部分,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孙文斌一、语言知识及应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拾掇(duo)体无咎言(jiù)哺育(bǔ)岌岌可危(jí)B.方枘(nèi)渐车帷裳(jiān)譬如(bì)越陌度阡(qiān)C.槌床(zhuī)靡室靡家(mí)拙笨(zhuó)象弭鱼服(mǐ)D.鸷鸟(zhì)载笑载言(zài)鲑珍(guī)怅然若失(zh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垝恒泣涕娇逸未婚婀娜

2、风转B.守拙踯躅榆柳阴檐忍尤攘诟C.夜寐蛾眉同心离居周公吐哺D.樊笼树巅何时可掇越陌度阡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B.叶叶相交通,枝枝相覆盖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D.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4.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两位领导虽然配合默契,但性格完全不同。一个平易近人,待人处世周到随和;一个特别讲原则,对人要求很严格:真可谓方枘圆凿。B.多媒体给大家带来了影音的享受,网页上也越来越多的充斥着这些元素,不过当你正在安静的浏览网页,突然耳边传来光怪陆离的响动,有时也让人不爽。C.坐在通向丽江的汽车上往窗外望去,一

3、路上美丽的风景络绎不绝地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觉得心情舒爽极了。D.在法国队与乌拉圭队的上半场比赛中,球迷们眼睁睁看着法国队主力前锋亨利因犯规被主裁判直接出示红牌罚下场,怅然若失。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构思好不好,关系到作品的好不好,它能显示出作家艺术本领的高超。B.她是车间有名的劳动模范,每个月的工作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C.指挥信息没有障碍是军事演习成功的重要因素。D.周洁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顾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的活泼的金孔雀形象。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人类

4、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无形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

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列入世界千年纪念名单。因为美国人詹姆斯·希尔顿一本书《消失的地平线》,西方人记住了“香格里拉”。书中展示的,不仅仅是丽江古城,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古纳西王国,一个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家园。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很多场合重复着他的理论:“中国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涣散、泯灭。”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社会的这种转型是以十年浩劫的“文革”到突然的改革开放这种非线性、非渐变的形式来实现的。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

6、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正在“非正常死亡”的,冯骥才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另一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组成的。我们有一个文字历史的传统,一个文人精英的传统,一个王朝更迭的传统。但我们长期忽略了生活中还有一个民间活态的传统,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自生自灭的阶段。因此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我们曾经拥有什么,现在还有什么。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

7、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线上,曾经拥有过哪些美好的东西?50年前、100年前、300年前,在一样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们怎样思想过、生活过?6.根据文意,下列对“无形文化遗产”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它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以传统为根据的全部创作,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B.它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整个社会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C.它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其准则和价值。D.它是依附个人存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