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二单元.doc

四上第二单元.doc

ID:59349099

大小:9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0-31

四上第二单元.doc_第1页
四上第二单元.doc_第2页
四上第二单元.doc_第3页
四上第二单元.doc_第4页
四上第二单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上第二单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古诗两首一、生字。生字音序音节部首组词莫腊浑疑二、组词莫()腊()浑()疑()漠()蜡()混()凝()三、古诗理解。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不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题:本诗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缘: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你认为怎样才可以看清

2、庐山的真面目?2.“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例子说一说。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山重水复疑无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腊酒:本诗道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充满希望,也会绝处逢生,出现豚:新的契机,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疑: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6.爬山虎的脚一、

3、我会读。yúnkònɡchóngjīnɡbǐnɡjiāozháo均匀空隙重叠茎叶柄蛟龙触着墙二、生字。生字音序音节部首组词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三、理解词语。1.均匀:2.休想:四、课文内容。1.《爬山虎的脚》作者是()。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爬山虎的(),爬山虎()和(),以及它是如何()。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2.样子形状:3.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颜色:爬墙④变化没触着墙的:触着墙的:五、看拼音写词。zhànlǐnɡpūmǎnjūnyúnnènjīnɡchónɡdiéyèbǐnɡ(

4、)()()()()()chùjiǎohénjìzhújiànkònɡxìxiūxiǎnɡpáshānhǔ()()()()()()六、组词。虎()占()铺pū()空kōng()虚()沾()pù()kòng()七、填上合适的词。一()风一()细丝一()茎八、按课文内容填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的地方,()伸出枝状的六七根(),每根细丝像蜗牛的()。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小圆片,()墙。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5、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地往上()。九、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⑴ 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在墙上。( )   A、向着同一个方向  B、沿、循  C、趁、随  D、服从 ⑵ 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

6、   A、盼望、期望  B、粘住  C、挨近、*近  D、四川东部2.这一段中有好几个由“一”组成的词语,“一”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指出下面词语中“一”的词义。A、数量  B、一律,没有例外  C、满,全  D、表示数量最小   ⑴ 叶尖一顺儿朝下( )⑵ 不留一点儿空隙( )   ⑶ 一阵风拂过( )⑷ 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3.这一段主要写                           。4.长大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颜色    ,二是叶子的方向是    ,三是在墙上铺得很        

7、 ,既        ;也没有       。5.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因为爬山虎向上爬时脚由直到(),与爬山虎的脚方向相()的叶柄便向()垂,叶尖也向()垂。6.“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是为了()。7.蟋蟀的住宅一、我会读。bìqìshènzéxuéjuésōu隐蔽所弃去慎重选择洞穴挖掘搜索dīqīnɡsuìpábāqián堤岸倾斜隧道耙扫扒土钳子二、生字。生字音序音节部首组词宅蔽弃毫遇择址穴掘搜倾扒抛三、理解词语。1.毫不可惜:2.随遇而安:3.慎重:四、课文内容。1.《蟋蟀的住宅》作

8、者是()国著名昆虫学家()。文中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文中大量采用了()的手法,把蟋蟀比作(),把它的巢穴比作(),把它的活动比作(),想象丰富,语言风趣。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有();“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