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oc

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oc

ID:59426205

大小:2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5

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oc_第1页
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oc_第2页
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oc_第3页
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及应用作者yunfann(声明:此文系本人根据教学实际总结的,如与网上其他的雷同,纯属巧合!在此向早些发表的类似文章表示敬意!)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在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弹性碰撞又是其中最典型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一模型经过扩展并能灵活运用的话,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解题思维和更省时的解题过程,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一)弹性碰撞模型及其结果弹性碰撞是碰撞前后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遵循的规律是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一般表现为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不变。BBAAv2v1v10v20模型展示:已知在光滑水

2、平面上,A、B两个钢性小球质量分别是、,小球A以初速度与前面以速度运动的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求碰撞后小球A的速度和小球B的速度的大小。解析:取小球A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以两球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有:①②对上面的二元二次方程组计算时先降次:整理①、②式为③、④式③④由④/③得:⑤在将③⑤式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出碰后小球A、B的速度分别为:,以上计算过程较为繁琐,若能记住最终结果有时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讨论:特殊情况:,时,,当时,,两球速度交换,并且A的动能完全传递给B,因此也是动能传递最大的条件;(二)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除了两球相撞这种形式,凡是发生

3、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或某一方向上)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且该过程的始末系统的动能不变,那么该作用过程都可以用弹性碰撞的模型来处理,弹性碰撞模型的方程及结论亦对其成立。(三)应用举例v0图1例1: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质量为m装有弧形槽的小车,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以的水平速度沿槽口向小车滑去(不计摩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右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在小车上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B.小球离车后,对地将向右做平抛运动C.小球离车后,对地将做自由落体运动D.此过程中小球对车做的功为解析:当小球在车上到达最高点时,小球与车具有共

4、同的速度,以小球与车为系统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知A正确;对于BC选项,由小球与车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水平方向上)、机械能守恒(小球在滑上、离开小车右端时系统动能不变),符合弹性碰撞模型,再由相互作用的小球与小车质量相等,可知小球离开小车右端时,会与小车将开始作用时两者的速度互换,故C正确;对车应用动能定理有:,可知D正确;那么,错误的选项为B。答案:Bv0AB图2例2:如图2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各连接一块均为m的滑块A和B,A、B都静止于水平光滑面上,质量为m/4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A中不再穿出,求滑块B获得的最大动能。解析:设子弹射入滑块A中两者的速度为,以子

5、弹与滑块A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接着,子弹和滑块A为整体,一起向前减速滑动压缩弹簧,滑块B则受弹力作用向前加速,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B动能首次达到最大,此时滑块A的速度设为,滑块B的速度设为。这一两滑块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符合弹性碰撞模型。对此过程,以子弹滑块A、滑块B为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为了节省时间,避免繁琐的计算过程,不妨利用弹性碰撞模型的结论:,时直接得到结果)∴故,滑块B的最大动能为。图3例3: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天车静止在光滑水平轨道上,下面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着质量为的沙箱,一颗质量为的子弹以的水平速度射入沙箱,并留在其中,在

6、以后运动过程中,求:(1)沙箱上升的最大高度.(2)天车的最大速度.解析:(1)设子弹打入沙箱两者的共同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①此后在沙箱摆动的过程中,以子弹、沙箱、天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整个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沙箱到达最大高度时,系统有相同的速度,设为,则有②③联立①②③可得沙箱上升的最大高度(2)分析沙箱摆动的整个过程可知,当沙箱和子弹再摆回最低点时,天车速度最大,此过程以沙箱、子弹、天车组成的系统符合弹性碰撞模型。设此时沙箱速度为,天车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得④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⑤(利用弹性碰撞的结论:,时,,子弹和沙箱为“1”,天车为“2”)求得天

7、车的最大速度为由以上应用可见,灵活应用弹性碰撞模型的扩展,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解题上很大的方便。可谓:“物理规律多奥妙,灵活应用见奇效;勿惑成果何所觅,悟自平凡即修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