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

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

ID:59473088

大小:387.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9-14

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_第1页
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_第2页
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_第3页
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_第4页
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唱与指挥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唱与指挥合唱基础训练与指挥技能训练授课教师:肖强第一章合唱的基本知识世界多声部合唱音乐的传统最先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东欧在大约五世纪以前就有了合唱意识,以民歌为主,从意大利的科希加岛向东欧发展。在非洲的部落里,也有早期的合唱形式,如一领众和;也有一个人唱单音,其他人在这个音上做即兴的加花。这虽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唱音乐,但也是合唱音乐的早期形式。六世纪的传统合唱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在天主教堂演唱,不是复调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因此,合唱艺术的文化背景就是格里高利圣咏。合唱作品的成型,

2、开始于15世纪。15世纪以前是以单旋律为主。15世纪以后的合唱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基本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2、巴洛克时期(1600—1750)3、古典时期(1750—1820)4、浪漫时期(1800—1900)5、现代时期(1890—现在)一、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文艺复兴时期以前的合唱音乐主要服务于宗教的教义。这个时期合唱作品的特点是:1、逐渐脱离教会调式而向大、小调式发展;2、基本是复调音乐,各声部起着同等作用;作品强调表现每一个声部。3、作品是非节拍的,音乐节奏依从于歌词

3、;4、声部模仿时常先后交错;5、非协和音的使用受严格限制,变化半音被避免使用;6、大量采用三拍子旋律。二、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时期合唱作品的特点:1、建立在大小调上;2、主调音乐逐渐巩固,复调从属于主调;低音线条非常突出和重要,由低音来构成音乐的整个部分。3、小节线划分强弱拍率的作用完全肯定下来;4、装饰变化增多。5、伴奏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占有重要地位。三、古典时期(1750—1820)古典时期的特点:1、力度范围扩大;2、曲式结构确立;3、器乐作用加强;4、修饰成分减少;5、主调音乐占主要地位

4、。四、浪漫时期(1800—1900)特点:1、强调结构与色调;2、力度、速度的对比大大增强;3、半音阶的使用;4、标题音乐占优势;5、大多是主调音乐。五、现代时期(1890—现在)特点:1、节拍记号不断更换,节奏复杂;2、超出调性的限制;3、采用非乐音的歌唱,着重歌词朗诵语调的节奏与起伏;4、采用自然界的音响;5、广泛运用室内乐的演唱形式;6、大量的不协和和弦。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中国多声部合唱音乐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前后由“学堂乐歌”开始的,距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五四”运动后中国城乡群众歌咏活动的日趋活跃,中国

5、合唱音乐才得到了真正的起步,并且逐步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有别于欧洲以宗教音乐为中心的合唱艺术。中国的合唱音乐特点:紧密结合时代,结合生活,融合中西音乐因素的新型多声部音乐。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二、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三、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四、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最早对合唱创作予以明显关注的是李叔同,他作词、作曲的《春游》(三部合唱),是中国第一首合唱作品。“五四”运动后,作曲家萧友

6、梅在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合唱形式,如《晚歌》(三部合唱)、《柏树林回旋曲》(三部合唱)等。当时的《黄埔军校校歌》(作者佚名)也是一首四部合唱曲。从当时这些合唱作品的音乐风格中,还可以看出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圣咏那种以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为基础,以立柱式和弦为主要织体,以简单歌谣旋律为结构的影响。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品是赵元任创作的《海韵》(徐志摩词),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合唱效果,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首作品中,赵元任还试图运用了以中国五声性民族调式和声与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相结合的尝试。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

7、年代末)进入30年代后,随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音乐学校的建立,如黄自、马思聪、周淑安、吴伯安、聂耳、冼星海等一代音乐家相继登上乐坛。同时随着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抗日的群众歌咏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合唱音乐沿专业音乐教育和群众歌咏活动两条线同时发展的路线发展。该时期的艺术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茫茫的西伯利亚》(男二部)《在太行山上》江定先的《春晓》(女三部)贺绿汀的《垦春泥》(无伴奏混声)黄自的《长恨歌》(大型声乐套曲)《目连救母》(无伴奏混声)群众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

8、》贺绿汀《游击队歌》1939年,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出现的《生产大合唱》1943年新秧歌运动出现的《兄妹开荒》马思聪的三部大合唱为引人注目:《民主》表达国统区对法西斯专政的愤怒《祖国》和《春天》对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向往。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音乐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合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