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

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

ID:59528768

大小:478.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11-08

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_第1页
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_第2页
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_第3页
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_第4页
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中风表虚证(1)知识讲解.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中风表虚证(1)[讨论]:病因:邪风(风寒之邪)头痛---风寒束表,太阳经气不利;发热---卫阳抗邪,邪正相争。主证:汗出---卫外失司;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恶风、恶寒---温煦失司鼻鸣干呕---外邪影响肺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脉浮缓(浮弱)---卫阳浮盛,营阴不足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 开中有合,散中有收生姜---辛散,和胃散寒————助桂枝解表大枣---甘平,益胃和中 调和脾胃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甘(炙甘草、大枣)辛(生姜

2、、桂枝)化阳。温阳甘(炙甘草、大枣)酸(芍药)化阴。益阴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唯以脉弱自汗为主耳。”煎服法:1、浓煎一次,分3次温服。2、一服汗出病解,停后服,不必尽剂。3、若不汗,可再服。并缩短服药时间,半天左右将一剂药服完。4、若不汗出者,可服至二、三剂。调护法:1、药后喝热稀粥,益胃气以助药力

3、发汗。2、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3、微汗,以全身湿润,汗出极微为度,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损阴。4、病情较重者,昼夜服药,故当24小时留心观察,汗出停药。5、药后忌口,凡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当禁用,以防损伤胃气,降低抗病能力,或发生其他变化。阐释一个问题“病汗”与“药汗”:桂枝汤证本有“自汗出”,而用桂枝汤治疗要“发汗”。何解?答:桂枝汤本身的“自汗出”是病汗,乃风邪袭表,风为阳邪,其性疏泄,易使卫阳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而外越为汗。桂枝汤发汗的汗是药汗,桂枝、生姜疏风解肌,芍药、大枣敛阴和营,甘草和诸药,共奏疏风解肌

4、,调和营卫之功。一般太阳中风的“病汗”表现为汗凉显清,面白身冷;“药汗”表现为汗热显暖,面红润身热。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祛病,“药汗”瞬时,功乃大著,此其分也。桂枝汤在太阳病中的灵活运用[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提要]:再论太阳中风证的病因,病理和治疗。[讨论]:病因:邪风(风寒之邪)病理:营弱卫强治疗:祛风解表,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原文]: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提要]:太阳

5、中风,邪气较重,可针药并用。[讨论]:太阳病服桂枝汤为正治,病当愈;今反见烦而邪不解,为药轻病重使然,宜先刺风池,风府以疏泄太阳之邪。[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讨论]:太阳病,外证未解是指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仍在;脉浮弱提示正气不足,故可以考虑用桂枝汤来治疗。[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浅注]:表证当外解,里实当攻下,这是治病之常法。即使表里证同见,在一般清况下,也应遵守先表后里的原则,先行解表。本条即此意。[原文]: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6、。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需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讨论]:1太阳病,使用汗后,表证未除,应检查原因,是否汗不如法?或者是药轻病重?外感病需一汗再汗者亦不少见,切莫见表药服下不解,即怀疑病邪入里而改用下法。2若误用攻下法后,脉仍浮,(示表证仍在),虽误下而表邪未内陷,仍可用解外的方法,宜桂枝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讨论]:其气上冲----正气抗邪,邪未内陷----宜桂枝汤1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不上冲----正伤邪陷----不可再用桂枝汤2注家对“其气上

7、冲”的看法不一,约有三种。1)作气逆解,病人自觉有气上逆;2)奔豚解;3)作头痛,恶寒,发热等表证解。如丹波元简“太阳经气上冲,为头项强痛等证。”[原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讨论]:伤寒发汗(麻黄汤以发汗)后已解,为何半日许复烦(即发热,恶寒,头痛等症),脉浮数呢?可能有两方面,一为余邪未尽,复行聚合;一为汗后肌腠开泄,复感风邪。但无论何种原因,总是在峻汗之后,故只须用桂枝汤以解肌和营卫,而不需用麻黄汤来峻发其汗。[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

8、,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讨论]:营气和----病不在营病常自汗出  营卫失调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