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

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

ID:59542378

大小:872.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0-11-09

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_第1页
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_第2页
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_第3页
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_第4页
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课件复习过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布鲁氏菌病课件2005-2010布病报告例数2005年与2009年全国布病流行情况病原学布鲁氏菌为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呈多态性。革兰染色阴性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布氏菌抵抗力布氏菌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对湿热、紫外线、常用消毒剂、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抵抗力。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湿热100℃1-4分钟,0.2-2.5%漂白粉2分钟就能把布氏菌杀死。流行病学布病的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2、,凡是有牲畜的地方都有布病流行,发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属主要为羊布氏杆菌,次为牛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传染源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都可以是布氏菌的宿主,共有60多种。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中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在不同的地区,各种动物做为传染源的意义可以不同。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区是牛作为主要传染源,南方广东广西猪是主要传染源。骆驼布鲁氏菌病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病人也可以从粪、尿、乳汁向外排菌,但在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

3、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传染以及病人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而引起的病例。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这种感染常见于职业人群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如皮毛加工人员、布病菌苗研制工作者、打扫畜舍时。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但重要性不大。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有明显职业性,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

4、多少。由于职业关系,牧民、兽医、屠宰工人、制革工人、青壮年感染率高。病后有较强的免疫力,各种布氏菌的感染之间有交叉免疫。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但免疫不牢固,持续时间约1-2年。免疫1年后绝大部分机体可再感染布氏菌,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业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不同疫区流行特点由于传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毒力和人群免疫水平不同

5、,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羊种布病疫区:易引起人畜间布病暴发和流行,疫情重。大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牛种布病疫区:牛种菌相对毒力较弱,但侵袭力强,易在牛间发生暴发,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但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少。猪种布病疫区:猪种菌对人致病力比牛种菌强,但也是感染率高,发病少,除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外,大多数无急性期临床表现。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病菌自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随淋巴液到达淋巴结,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细菌杀灭,则细菌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随之大

6、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循环形成菌血症。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并随血流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两周。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前驱期:多数病人起病急,没有前驱症状,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多汗等急性期表现。少数病人会有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乏力倦怠,食欲减退,肌肉、大关节酸痛、头痛、失眠、出汗等前驱症状。临床症状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见于布病各个期。热型不一,以不规则热和弛张热多见。典型的波浪热约占20%,每波1-数周,波间间歇数日至数周

7、,多数2-3个波后自行缓解。多汗:为主要症状之一,急性期患者为甚,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临床症状疼痛:急慢性病人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主要在大关节;急性期多呈游走性,与风湿热相似,出现时间与发热有关,体温下降时疼痛随之减轻。慢性期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常因外界因素刺激而加重。乏力:急慢性患者中有乏力表现均比较普遍,但慢性期病人的乏力症状更为突出,甚至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神经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