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

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

ID:59711048

大小:17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1-20

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_第1页
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_第2页
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_第3页
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_第4页
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发展概况教学教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化学发展概况1752年,俄国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第一个提出了物理化学这一词:“物理化学是一门学科,它根据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来说明在复杂物质中经化学处理后所发生的各种变化”。M.B.ЛOMOHOCOB(1711-1765)俄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1745年,被聘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成为第一位俄罗斯自己的科学院院士。1760年,瑞典科学院推举罗蒙诺索夫为科学院名誉院士1.物理化学的形成二、物理化学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的中后期,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迅猛发展。同时,原子

2、-分子学说、气体分子运动论和元素周期律已经确立,化学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材料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归纳。这时,物理化学开始形成。1887年,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和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共同创办了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标志着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形成。在《物理化学杂志》的创刊号上,摘要发表了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的“电离学说”,这三人都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奠基人,由于他们对物理化学的卓越贡献和研究工作中的亲密合作关系,被称为“物理化学三剑客”。德国化学家,190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瑞典化学家,190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WilhelmOst

3、wald(1853-1932)荷兰化学家,19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S.A.Arrhenins(1859-1927)J.H.Van'tHoff(1852-1911)2.物理化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由于近代物理学的出现,物理化学如虎添翼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量子化学为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学科。据资料统计,20世纪中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大部分是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研究的科学家。1901年J.H.Van'tHoff1903年S.A.Arrhenins1908年E.Rutherford1909年W.

4、Ostwald1911年M.S.Curie1913年A.AlfredWerner1914年T.W.Richards1918年F.FritzHaber1920年W.H.Nernst1922年F.W.Aston1925年R.A.Zsigmondy1921年F.Sorby1926年T.Svedberg1932年I.Langnuir1934年H.C.Urey1935年J.F.J.CurieI.J.Curie1936年P.J.W.Debye1943年G.VonHevesy1944年O.Hahn1948年A.W.K.Tiselius19

5、49年W.F.Giauque1956年N.SenyonovS.C.Hinshelwood1961年M.Calvin1966年R.S.Mulliken1967年M.EigenR.W.NorrishC.Porter1968年L.Onsager1981年福井谦一R.Hoffmann1982年A.Klug1971年G.herzberg1983年H.Taube1985年H.A.HauptmanJ.M.Karle1986年D.R.Hercshbach李远哲J.C.Polanyi1887年,自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形成后,大体经过了三

6、个时期的发展。⑴化学热力学时期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物理化学家把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体系进行研究,促使化学热力学蓬勃发展。1867年,美国物理化学家Gibbs通过对对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提出了相律。1901年12月10日,荷兰化学家Van’tHoff的研究成果《化学动力学研究》和《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使其获得首届诺贝尔化学奖。1903年,瑞典化学家S.A.Arrhenins提出电离学说,导出阿仑尼乌斯公式,并建立了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获得首届诺贝尔化学奖。1906年,美国化学家Le

7、wis提出处理非理想体系的逸度和活度概念以及测定方法。此时期,化学热力学的全部基础已经具备。化学动力学尽管取得了这样一些成果,但离开彻底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还有很大的距离。化学动力学的研究与发展不象化学热力学那样发展迅猛,其持续时间较长。19世纪中C.M.古尔德贝格和P.瓦格提出的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有效质量成正比。美国化学家A.H.Zewail用飞秒激光技术研究超快过程和过渡态,199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Van’tHoff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推导出反应速率公式,从而可以测定反应级数,19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8、。N.Semenov的化学链式反应理论,195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李远哲与D.R.Herschbach微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了交叉束方法,并应用于化学反应研究,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66年,德国化学家M.Eigen提出了驰豫法研究快速的化学反应。20世纪初,随着量子力学的兴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