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

ID:59738334

大小:86.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13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_第1页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_第2页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_第3页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_第4页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诵读教学》课题研究方案[2008-12-299:35:00

2、By:吴喜文]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我们学生与语文的隔膜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堂课下来,甚至大半个学期下来,课文是学了不少,但学生就是与语文没有多少接触。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没有沉静地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提问的干扰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思维活动漂浮在热闹的满堂问答上,个人内心感受泛化为语词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呈现出“情感体验简单化,情感表现标签化,情感世界虚伪化”的虚浮现象。语文教坛名师洪镇涛老师就说: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

3、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以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学生学习语言”,也就是说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过多知识传授和理性分析,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因此,语文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与语文接触,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与语文接触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实现学生与语文接触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国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稿)》更明确地指出:“必须⋯

4、⋯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怎样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上来,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我认为应该加强诵读教学。近年来,一些国家在推行母语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把加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作为改革的重要举措。英国注重本国经典名著的阅读,向学生介绍上几个世纪英国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作品;法国则鼓励学生从五年级选修拉丁语,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现代法语,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洲文明。我国

5、则把普通话推广,更好地传播和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了重要内容。“我们的汉语普通话,既富有表现力,又具有音乐性,是很优美的语言。”(武汉大学李格飞教授语)而要表现这个语言的特点,就要诵读。诵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学生可以透过朗读体验到语文的趣味性,学习正确的读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字的美。这也符合张志公先生“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的观念。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通行的书面考试不便检验,诵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诵读只不过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导

6、致教学质量低下,效果不明显。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因而,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历经岁月洗涤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吸纳历经风雨磨砺而未曾稍减的人生智慧,领略遭受光阴剥蚀而历久弥新的写作技巧,继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诵读中,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培养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诵读

7、是语言的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思而疑、疑而悟,促进理解、表达、鉴赏等多项能力的综合运用。2.实验目标:探索一种达到培养目标的途径方法,串起语文课堂教学。根据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和理解,探索出一条能以诵读代讲解,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对象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落实《课程标准》对朗读、背诵和阅读的要求,我们力求做到课堂上多朗读,课外多涉猎,认真研究各种诵读形式(吟诵、朗读、默读、小组读、背诵)对优化学生语言感知过程的作用,把各种诵读形式灵活穿

8、插于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着重研究以下方面的内容:1.诵读教学的原则2.诵读教学的特点3.诵读教学的方法及学生能力(阅读、质疑)的培养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崔寨中学八(1)、(2)班学生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观察法、体验法、实践法、综合分析法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书名:《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具体学习计划及时间安排10月:1——40条;11月:41——80条;12月:81——100条。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和成果预测2008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2008年12月完成第一篇读书笔记;2009年6月完成第一篇教学案例分析。2009

9、年7月完成第二篇读书笔记。2009年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