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

《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

ID:5984825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0

《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_第1页
《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_第2页
《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_第3页
《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_第4页
《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丝》周刊办刊思想浅谈  【摘要】《语丝》周刊创刊于1924年11月17日,鲁迅和主编周作人是《语丝》周刊的核心人物,该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小品文,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周作人的编辑思想、《语丝》周刊的文风、鲁迅的杂文等,分析《语丝》周刊的办刊思想。【关键词】《语丝》办刊思想周作人周作人主持《语丝》周刊的那段时期是其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周作人作为文学家兼主编不仅主持《语丝》周刊,还在周刊上发表大量的文学作品。《语丝》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刊物并且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语丝”体,周作人功不可没。同样,鲁迅

2、作为《语丝》周刊的核心人物,也在此周刊上发表了大量杂文,这些杂文名篇众多,大都收录在《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中。《语丝》的办刊思想实际上也可以从周作人、鲁迅这对周氏兄弟身上窥见一斑。一、继承《新青年》,冲破昏浊停滞的空气7《语丝》的发刊词中写道,“我们几个人发起这个周刊,并没有什么野心和奢望”,“不过姑且发表自己所要说的话,聊以消遣罢了”,“我们所想做的只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我们个人的思想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之反抗则没有差异”。这后面一句话与《新青年》发刊词“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

3、,“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於脑里。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语丝》正是在五四文化运动步入低谷之时扛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新青年》的传统。《语丝》周刊继承《新青年》并不是偶然的。在1916年至1917年间鲁迅接触《新青年》并与陈独秀联系,周作人亦通过鲁迅接触了《新青年》。当然,此时的《新青年》影响并不是很大。1918年1月《新青年》复刊,并且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等新思想,倡导文字改革与新文学,反对孔学儒学,批判封建家族制度,由此掀起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后来《每周评论》和《新潮》响应《新青

4、年》的号召,新文化运动遂影响到全国各地,《语丝》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中大部分如鲁迅、钱玄同等都参与其中,有的甚至是主要推动者。7《语丝》周刊创办的时间是新文化运动低谷时期,但是《语丝》周刊办刊的宗旨却与《新青年》的“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一致。这可以从《语丝》周刊对当时如“三·一八”事件等重大事件的反映中看到。周作人在发表于1926年3月29日的文章《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一文中写道,“这回执政府的大残杀,不幸女师大的学生有两个当场被害”,“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白死白死,

5、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在4月5日又发表《新中国的女子》赞扬女学生的勇敢。后来又有一系列的文章如《死法》等对北洋政府残杀学生的暴行进行控诉,其反对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是很明显的。除了关于“三·一八”事件、“五卅惨案”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外,秉承“平民知识分子心态”的社会风俗文化的散文占据了《语丝》周刊的很大一部分,有的散文看似无边漫谈,实际上也契合了“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的办刊初衷。发表在1927年7月16日《语丝》周刊的文章《人力车与斩决》中写道,“胡适之先生在上海演说,说中国还容忍人力车所以不能算是文明国。……但是我怀疑人力车

6、真是这样野蛮,不文明么?”。又比如,发表在1927年10月1日的另一篇文章《怎么说才好》写道,“原来中国现在还适用诛族之法,因一个初中一年级生是CY的关系,就要逮捕其母”。这样的文章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实际上这种批判一直伴随着《语丝》周刊。二、“语丝体”与周氏兄弟杂文7《语丝》周刊的发刊词中提到“周刊上的文字大抵以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但也兼采文艺创作以及关于文学美术和一般思想的介绍与研究”,这也表明了《语丝》周刊的文章以散文,以批评讽刺为主的办刊风格。由于《语丝》周刊形成了一个“语丝”的作者群,这里面包含了周氏兄弟、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等众多进步作家,发表了

7、大量散文作品,由此形成了以讽刺、幽默和喜剧性的笑为特征的“语丝体”。在语丝群作家中周氏兄弟——周作人和鲁迅,是两大主将,不过他们的杂文在讽刺上却风格迥异。这种差异并不仅仅体现在周氏兄弟之间,实际上语丝作家群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思想,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共同理念使他们走到了一起。鲁迅是语丝派杂文作家最核心的人物,他的杂文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批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广度,这与其人生经历、对当时的社会黑暗面的切身体会是分不开的。鲁迅深刻体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他的杂文体现了对独裁压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