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和众数2》教案.docx

《中位数和众数2》教案.docx

ID:59916949

大小:66.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1-27

《中位数和众数2》教案.docx_第1页
《中位数和众数2》教案.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位数和众数2》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位数和众数2》教案一、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1、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2、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较多的一种量.另外要注意: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

2、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教材P146例6的意图(1)、这是在学习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之后涉及到这四个环节的一个例题,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它交待了该如何完整的进行这几个过程,为该怎样综合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一个标准范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2)、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此例题的一个主要意图是区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数据代表

3、的异同.(3)、由例题中(2)问和(3)问的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其目的是告诉学生应该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来灵活运用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4)、本例题也客观的反映了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统计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紧密联系的.四、课堂引入本节课的课堂引入可以通过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定义开始,为完成重点、突破难点作好铺垫,没有必要牵强的加入一个生活实例作为引入问题.五、例习题的分析例题6中第一问是在巩固平均数定义、中位数定义和众数的定义.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词语特点分析它们分别指哪个数据代表,教师也可以顺便加一个发散性问题,一般地哪些词语是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呢?例题6中

4、的第二问学生一般不易想到,教师要将“较高目标”衡量标准引向三个数据代表身上,这样学生就不难回答了.第三问要抓住一半左右应与哪个数据代表的意义相符这个问题.即要很好的回答第三问,学生头脑必须很清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