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重点整理 -改版

放射诊断重点整理 -改版

ID:5992380

大小:4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30

放射诊断重点整理 -改版_第1页
放射诊断重点整理 -改版_第2页
放射诊断重点整理 -改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放射诊断重点整理 -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放射诊断重点整理名解1.造影检查: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器官的物质引入需要检查的体内器官,使之产生对比以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办法。引入的物质也称为造影剂。2.人工对比:对于人体内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这种方法也称为造影检查。3.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在胸片上呈放射状、条状阴影。4.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份,称为内、中、外带;

2、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在X片上呈黑色。5.支气管气象: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中有时可见其内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象,多见于大叶性肺炎。6.充盈缺损:是指消化官腔内因隆起性病变而致使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多见于恶性肿瘤和肉芽肿。7.龛影: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从病变区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剂影像。8.骨质增生硬化: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

3、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者二者同时存在所致。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增大。9.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骨膜可因炎症、肿瘤、创伤等出现增生性反应,产生骨化,以致本来不显影的骨膜可在X线下显影。X线表现为骨骼增粗或不规则的隆起。骨膜变化可呈平行型、成层型、垂直型、散射型等。10.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质消失。X线表现局部骨密质降低。发生在骨松质时,可见骨小梁模糊和消失。发生在骨皮质时,可见骨皮质缺损或完全消失,病变区的境界清晰或者模糊不清。简答和问答1.大叶性肺炎分类充血期:X线检查无明显变化,或仅可

4、见到局限性的肺纹理增粗、增深。实变期:X线检查肺野出现均匀性密度增高的片状阴影,病变范围呈肺段性或大叶性分可见到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消散期:X线检查实变阴影逐渐减退,呈不均匀散在分布性的斑片状影,大小不等,继而可见到增粗的肺纹理,最后可完全恢复。X线片上病灶影完全吸收。2.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周围型肺癌的病变部位致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达细支气管以上。X线表现:早期较小,直径多在2cm内。多表现为球形肿块或者结节,部分结节呈磨玻璃样不透明区。肿块常见不规则分叶、短小的毛刺、不规则的厚壁空洞,肿块内钙化少见,可有胸膜凹陷征。CT平扫加增强呈

5、结节状软组织病灶。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有利于分析结节或者肿块的边缘、形态、瘤周表现、内部结构特点及密度变化等。31.胃癌钡餐影像表现分型蕈伞型:癌瘤向胃腔内生长,表面大多表现高低不平,如菜花状,常有溃烂,与周围有明显的分界。X线表现可出现充盈缺损,胃腔狭窄,胃壁僵硬,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肿瘤区蠕动消失等。浸润型:肿瘤沿胃壁浸润性生长,常侵犯胃壁各层,使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黏膜表面平坦而粗糙,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X线表现可出现“革袋状胃”,胃腔狭窄,胃壁僵硬,管壁僵硬蠕动消失等。溃疡型:肿瘤常深达肌层,形成大而浅的盘装溃疡,其边

6、缘可形成一圈堤状隆起,称环堤。X线表现可在胃轮廓之内出现形状不规则的龛影,其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环堤等2.肺结核的分型及Ⅱ型肺结核的表现Ⅰ型:原发型肺结核,出现原发综合征;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继发型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Ⅴ型:其它肺外结核,如骨结核。Ⅱ型肺结核的表现:⑴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两肺弥漫性大小一样的粟粒样(直径1~3mm)致密阴影,边界清楚。其特点是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⑵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常为分布不均匀(多见于上、中肺部)、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的双肺粟粒或结节,有时可见纤维索条、胸膜增厚。3

7、.骨肉瘤的分类(骨肉瘤是源自间叶组织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溶骨型:自骨髓腔或骨松质发展的溶骨性破坏,形成边缘模糊的密度减低区,其中不见骨组织或少见斑片状包壳骨影,逐渐是骨皮质破坏。成骨型:病灶区呈无结构的毛玻璃样斑片状或大片状致密的骨质硬化改变,如象牙质变。早期骨皮质完整,以后则破坏。混合型:多数病变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可以是以成骨为主或以溶骨为主。1.X线的发现者—伦琴(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2.X线的特性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X线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感光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生物效应)—放射防护学和放射

8、治疗学的基础。(P432)3.X线成像的原理:1)在荧光屏(密度高者黑影,低者白影)或者胶片(低者黑,高者白)上成像,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和感光效应;2)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