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

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

ID:6042973

大小:6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1

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_第1页
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_第2页
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_第3页
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_第4页
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翻译unit 2《翻译方法:规划与异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翻译方法Lecture2:DomesticationandForeignization1.归化和异化之源翻译界直译(literal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translation)之争,可谓由来已久。而归化(domesticatingtranslation)与异化(foreignizingtranslation)之争,则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归化和异化可看成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与意译。 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也就

2、是说,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而归化和异化之争的靶心则是处在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语权利的得失问题。随着文化日益成为翻译的重心,归化异化孰优孰劣的争论声也越来越大。1997年英国出版的《翻译研究词典》(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认为归化和异化的说法直接来源于德国早期思想家斯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1813年6月24日在柏林皇家科学院所作的题为《论翻译的方法》(OnDifferentMethodsofTranslation)的演讲.斯莱尔马赫说:“翻译

3、只有两种方法,不是译者不打扰读者,尽可能让读者靠拢作者,就是译者尽量不打扰作者,让作者靠拢读者。”美籍意大利翻译理论家文努蒂(Venuti)便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历史等因素,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将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术语提出。8在上一个世纪,有围绕鲁迅的“硬译”而展开的洋化与归化之争。在此以前,严复、林纾、梁启超等人的翻译,均可视为归化的翻译。“鲁迅的‘硬译’及他的翻译思想是出于他‘反对封建主义,改造国民性’的理念。但鲁迅的意图招致了误读,‘硬译’的倡

4、议最终淹没在归化论的喧嚣声中。后来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说可以说都是归化论的延伸。可见,归化/异化的讨论往往都是归化论占上风,虽说大家都赞成要保留洋味。”(葛校琴,2002:33)泱泱中华是文化大国。数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的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魅力,从古至今不仅使炎黄子孙为之骄傲,也无时无刻不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中国古典作品的对外翻译中,处理好异化归化之间的矛盾有着特殊的意义。2.归化和异化之义归化根据文努蒂的理论,《翻译研究词典》将归化定义为: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transparent,fluentstyle)的风格,最大限

5、度淡化原文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译策略。奈达是归化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理论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他认为译文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感受应该尽可能接近于原文读者从原文中获得的感受。因此,译者有责任帮译文读者将一些有可能难于理解的信息“改头换面”,从而使译文的阅读与理解轻松自如。8奈达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一:生态文化;二:语言文化;三:宗教文化;四:物质文化;五:社会文化。下面我们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中选取一些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的例子作一分析。1)宗教文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雪芹)M

6、anproposes,Heavendisposes,(YangXianyi)Manproposes,Goddisposes,(Hawkes)“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天”与“人”的关系则是异常敏感的。皇帝自称“天子”,要稳固统治必须“顺天应民”;揭竿而起的造反者号称要“替天行道”。“天”似乎是一切规律、法则的总称。仅仅把它理解成佛教的影响似乎有些太过笼统。对于这样一个虚无飘渺不可捉摸的概念,外国读者如何才能理解并接受呢?好在西方也有类似的哲学思想,因此杨宪益和霍克斯分别使用“上天”和“上帝”这两个概念替换了“天”。原则上

7、说,杨译是异化,霍译属于归化。2)物质文化一部《红楼梦》就如同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其间物质文化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无疑,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物质文化给古籍英译带来很大的障碍。《红楼梦》中服饰、医药、礼仪、建筑、文学、饮食、民俗等等无一不包,翻译时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蕴意尽失。曹氏在描写贾家无尽风光之后的败落时写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曹雪芹)“陋室”“空堂”哪个文化中都有,不足以构成理解障碍,难就难在什么叫“当年笏满床”,这个“笏”8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中国古代礼仪规定,官员百姓不得直视君王,因此官员上朝面君时往往带上一块用竹、玉或象牙做

8、成的细长的板子,可以在上面记事。(“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笏,笏板,做官的,象牙的,带弯的,见皇帝,床不是睡觉的床,古代的床就是摆东西的架子,这个大富贵之家,他们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